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政府部门制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承诺事项清单,企业按标准做出承诺后可自主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近年来,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部分地区试点,力争用“一个承诺”取代“一摞批文”。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这一试点有望扩大范围。
作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行“承诺制”有利于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速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投资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管,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之所以能带来这些好处,是因为“承诺制”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投资成功,收益归企业所有;如果投资失败,“板子”会直接打在企业身上。大多数企业意识到投资失误和非法经营的风险,会主动规避。如果前置审批环节过多,管理过于严格,往往会束缚企业手脚,抑制投资活力。实行“承诺制”,减少事前审批,加强监管后约束和流程服务,可以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使企业经营更独立、反应更灵敏、投资更顺畅。
当然,在事前审批流程中简化行政、下放权力,也就是在事后流程中“放”好、管好,也就是把有效的监督作为放权、放权的必要保障,是必要的、前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承诺制”的实施需要相关方进行一系列的“组合拳”。
首先,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全面、高效、有约束力的监管机制,作为“释放”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对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行业越来越规范有序,为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创造了有利环境。下一步,一方面要推动各级各类信用平台融合,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密集、安全;另一方面,要注重结果的应用,通过采取联合惩戒失信企业、联合激励守信企业、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措施,打造基于信用的新型监管机制,让诚实守信者切实受益,失信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之前的环节不再审批,相应的服务也要跟上。随着“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逐年缩短,民间投资积极性大幅提升。但“清单”之外的一些地方还设置了一些隐性投资壁垒,一些开放的投资领域也存在产业政策不稳定、安全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只有尽快清除这些“拦路虎”,让企业对预期风险和需要遵守的规则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积极性和质量,也才能缓解事后监管的压力,降低监管难度。
此外,为了使“承诺制”更快地产生并产生持久的效果,有必要
总体来看,包括“承诺制”在内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激发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关键举措,对做好“六保”“六保”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预计将不断推出更多类似的改革措施,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人民日报》(2021年3月17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