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农心韭菜专业合作社在渤海镇宁安市韭菜种植基地的大棚(3月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
新华社哈尔滨3月9日电黑龙江宁安:韭菜成捆出售,农民抱团
新华社记者王建伟
如今,黑龙江省的“粮仓”依然是冬天的颜色,但在牡丹江宁安市的一些村庄里,春天的韭菜却芳香四溢。当田间种植户还在准备春耕的时候,这些韭菜种植户已经进入了一个繁忙的收获季节。
“对于我们韭菜种植户来说,没有春耕的概念,而是直接‘春收’!”宁安市渤海镇双庙子村种植户王彦涛笑着说:“今年韭菜价格稳定,这个棚能净赚1.34万元。”
33岁的王彦涛家里有三个温室,现在他正在砍自己的头,掐韭菜。十几个工人正忙着收割、捆绑和包装。芬芳的韭菜气味混合在轻雾中,弥漫在温室里。
王彦涛每年夏天都出去打工,家里的稻田也盖起来了,正好赶上冬春种韭菜增加收入。“我和合作社签了订单,我不担心销售。直接发就是了。”王彦涛说:“第一次韭菜收获后,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再次收获韭菜花,然后给韭菜放个假,然后让它在来年有所贡献。”
宁安市渤海镇双庙子村种植户王彦涛在自家温室里展示新收获的韭菜(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
宁安有着百年的韭菜种植历史。宁安市渤海镇党委副书记于浩说,这里的韭菜不需要扎根。“树龄”最大的老韭菜根已经有40年了,十几年来很常见。“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韭菜没有装载化肥和农药。”
“宁安种植韭菜的历史虽然悠久,但过去都是房前屋后种植,并没有把它当成吃饭的生意。宁安市韭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陆说:“韭菜要‘捆’起来,农民要抱团。”
2008年,农心韭菜专业合作社在宁安成立,开始在宁安大规模种植韭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带动龙泉村、双庙子村及周边10多个村种植韭菜近8000亩,还有1100多名王力可闫涛家的成员不愁卖韭菜。种植户仅种植韭菜每年就能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采收期还能增加周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
“韭菜多的时候,这些村子一天能生产五六万公斤,割韭菜的工人也不容易招到。”王彦涛说:“现在人工成本是10元1小时,这些工人一天能赚100多元。”
合作社采取“以订单支付种植服务红利”的利益分配模式。除了常规的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外,合作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淡季出口韭菜的问题。
宁安市韭菜专业合作社韭菜种植基地大棚内,工人在收获韭菜(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
“每年5月到9月吃韭菜的人很少。价格低的时候,他们卖不出一两分钱。过去甚至有烂在地里的案例。”鲁说:“在关键时刻,合作社起了‘捆绑’的作用。他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将速冻韭菜出口到韩国和日本,解决了韭菜的淡季销售问题。”
2015年,参观韩国韭菜收获机的陆,戏剧性地吸引了韩国客商参观合作种植基地。合作社的韭菜一次性通过韩方严格的指标测试后,开始出口韩国,解决了夏季韭菜滞销的问题。
目前,合作社每年在国内销售淡季出口速冻韭菜500万公斤。为了解决出口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合作社去年新建了300个大棚,扩大了出口基地。卢说:“合作社将扩大计划
宁安市韭菜专业合作社韭菜种植基地大棚内,工人在收获韭菜(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