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密室逃脱,从“蹭IP”到付百万版权费改编影视IP,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揭秘
700元一人闯关 《长安十二时辰》 密室,值吗?
逃出密室后,配合影视IP,推出了各种沉浸式密室。每个玩家需要花费几百元,比如《破冰》每人两小时368元,《长安十二时辰》每人三小时688元。相对较高的价格也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新京报记者吴龙珍张坤宇/图
逃出密室后,配合影视IP,推出了各种沉浸式密室。每个玩家需要花费几百元,比如《破冰》每人两小时368元,《长安十二时辰》每人三小时688元。相对较高的价格也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新京报记者吴龙珍张坤宇/图
布景投资巨大。新京报记者吴龙珍摄
小啊来到北京一家《长安十二时辰》主题密室,又一次花了近三个小时的700元钱体验大唐的生活。这里的人们正享受着热闹的节日气氛,但他知道自己将在接下来的“十二小时”里承担起拯救长安城的任务.
这就是近两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密室沉浸式逃生。随着IP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浸式密室与影视IP的联动越来越紧密。可以玩《鬼吹灯》的胡八一,去古墓摸粽子。你可以在《破冰行动》中扮演李飞,为了“猫捉老鼠”和毒贩打架。你也可以在《芳华》里扮演何小萍,回到80年代去揭开过去的真相。据悉,电影《八佰》未来可能会推出沉浸式密室。线下沉浸在现实生活的娱乐中似乎正悄然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展路线
人们对体验另一种人生很向往
第一代
2011年底,爱烧脑解谜的于坤,在北京和朋友开了一间密室,作为副业。当时大部分密室被称为“密室逃脱”。租一个100平米以上的房子,分成两三个区域,简单装修一下,放一些柜子,加上锁和纸码,就可以开始创业了。限于技术能力,当时整个游戏区除了灯和电磁锁,几乎没有电器和机械器官。然而,正是这种低成本、高难度的娱乐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喜欢解谜、追求神秘感的年轻消费者。
小A是最早一波密室玩家。那时候他才16岁,几乎每个月都要和同学见面,在不同的密室里打卡。烧脑浆的兴奋和急迫让他想停下来。当时的密室经常在人多的大厅里挂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店铺开业以来,只有xx人通关。”“一旦通关,我就觉得自己像柯南,特别有成就感和瘾。”
第二代
北京密室逃脱的兴起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想象。于坤等第一代密室人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在探索玩家的喜好。随着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装修和普通的单一呈现,从业者开始增加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推杆、电机、复杂液压装置、绞车等简单标准的工程设备开始广泛应用,这也成就了第二代密室。
第三代
在第二代的基础上,从业者开始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带NPC的第三代密室(非玩家角色的缩写,指的是不被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相继诞生。
第四代
如今市场上最常见的“沉浸式剧场”就是第四代密室。
在第四代密室中,玩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解谜、寻找线索、翻机关。相反,他们可以随时“穿越”场景,从古代到未来。玩家可以走进僵尸世界躲避攻击,化身“胡八一”,触摸古墓中的粽子,回归明清
王朝与后宫佳丽勾心斗角。在没有手机的几个小时中,你转化成另一个身份,进入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2015年创建了沉浸式密室的满毅,自称是国内第一个试水此类型密室的人。2012年,满毅还在影视公司做电影发行、制片。那些年类似于开心麻花的话剧小剧场非常流行。他思考能不能开创一个沉浸式小剧场。当年《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先河,“这证明人们对于体验另外一种人生,是很向往的。”
满毅对应电影题材,耗费半年撰写了四个截然不同的体验剧本,多达数万字,包括类似于电影《战狼》的反恐动作类《反恐精英》,恐怖类主题《生化危机》,探险类《精绝古墓》,以及偏向剧情片的《瓦尔基地计划》,“这也是我们与影视的最初关联。沉浸式密室其实就是沉浸式电影体验馆,全是小游戏,也是小剧场。”而其密室近300元一场的“天价”,也是满毅力排众议,坚持根据话剧票价制定的。在他看来,沉浸式密室的四个游戏其实相当于四部影视;一场游戏两小时,接待6-10个玩家,一天的流量相当于一部话剧一天的观众量。“但我也跟资方说了,我们赌半年,这店火不了,咱们就关门。”
但在开业前半个小时,满毅就顺利迎来了第一拨玩家。“玩完后这哥们儿‘疯’了,他没想到体验感会这么嗨。”半个月后TFS迅速实现盈利;半年后连明星想要订周末场都要“走后门”。沉浸式线下实景娱乐开始全面在国内掀起一波潮流。
IP合作
想当年“找不到庙门”
大部分密室将眼光投射到影视作品上,是通过“蹭IP”实现的。2015年前,大量打着“古墓丽影”、“鬼吹灯”名号的密室应运而生,不少书迷、剧迷慕名而来,最后却发现其内容与原作毫无关联。但并没有人在意,“因为没有玩家会奢求花30、50块钱,在写字楼20平米的房间里玩鬼吹灯的密室,要真的看到天崩地裂、棺材移动。版权方也不会纠结,因为他们没工夫,而且光律师费就要比赔偿的钱多。”小A回忆几年前的行业状况。
2016年,《伪装者》《麻雀》《胭脂》等谍战剧风靡一时,满毅的密室逃脱也推出风声·沉浸式剧场,其与2009年的电影《风声》并无关联,两者的时间背景完全不同。但满毅还是希望与电影出品方华谊取得正版授权,只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华谊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接这件事。直到两年后,满毅才正式拿下《风声》版权。
几年前,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上映,满毅的密室逃脱推出了密室《芳华已逝》,还与华谊正式展开深度合作。电影《八佰》杀青后,满毅曾去拍摄地参观,筹划着将其打造成大型沉浸式密室的可能性。同年,满毅的密室与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合作推出同名密室,于鲲则拿下《破冰行动》的正版授权。自此,密室经营者从自我创作正式走向正面合作,影视公司也开始主动寻求线下沉浸式娱乐的开发布局。据悉,现在部分影视IP与密室合作,版权会卖到百万元左右。
实际运作
影视改编必须符合IP调性,不能破坏故事
剧情不能魔改,要给体验者最高自由度
于鲲跟团队在创作武侠主题时,剧本曾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从第一版的11万字扩充到16万字,但此前他没有任何写作经验,“如果你热爱,也想表达这个东西,那么你就一定能写出来。反过来说如果非让我写科幻作品,我也没那个脑洞,所以肯定写起来就困难。”
但影视IP改编的主题却没有这么高的创作自由度。剧情改编被详细列在合同中,所有内容IP方都会监修,并对成品进行审核,密室方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二次创作。《长安十二时辰》版权所有方娱跃文化将该IP交给满毅团队改编的要求是,剧情改编必须符合整个IP的调性,不能破坏故事完整性,人物改编、场景、剧情等大方向也不能更改。“我们充分尊重整个沉浸式娱乐的创作逻辑,但我们不能改变原著本身的调性,只去迎合这部分观众。”娱跃文化副总裁李安宁坦言。但同时,他们也会提供剧本、与该剧相关的史料调研等,让密室方可以对电视剧没有呈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复原和扩充。最终《长安十二时辰》密室斥资数百万搭建,占地面积近1800m2的主题密室,并参照剧中原有置景,真实还原唐风唐貌。
看似与编剧异曲同工,沉浸式密室却拥有截然不同的创作逻辑。在满毅看来,影视剧本更像一个“工具”,演员必须按照剧本设定出演,台词也不能随意发挥。“但玩家花钱来玩,我不可能让他们按照我的剧本走。所以你要在可控的范围内,给体验者最高的自由度。否则他还是看电视剧、话剧就好了。这对创作者的把控力、节奏感、预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据悉,《长安十二时辰》的沉浸式剧本创作了近十个月,近20万字。
NPC不能只知道演戏,不会应变
在于鲲创作的某个密室主题中,剧情设定玩家分为两拨,第一拨要把NPC关进柜子里,把柜门锁上才能触发接下来的环节。接下来第二拨人则需要想办法偷出钥匙,把NPC放出来,游戏继续。但来过一次的玩家却“识破”了游戏套路,二刷时便偷偷带了一把自己的锁,把NPC彻底锁了起来,“结果到后半程,整个剧情都没有男一号,我们都蒙了。”于鲲无奈道。
在沉浸式密室,这样玩家与NPC“相爱相杀”、相互调戏的场面,随时都在上演。TFS甚至曾出现过玩家在体验感里走不出来,最后与NPC结婚的“意外之喜”。但究其根本,NPC的互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玩家能否更好“入戏”。
在密室刚开业的时候,满毅聘请的NPC演员多是横店片酬200元一场的“特约演员”。但后来满毅发现,沉浸式密室的NPC只是一个可重复触发的剧情人物,不需要专业演员那么“重”的表演,于是后来TFS的演员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素人,但身怀某种技能,例如有台词功底,即兴反应能力强,或会骑马、武术等。“他们在横店一天可能赚50块钱,但这儿不用风吹雨淋,还有固定几千块钱的工资。”
但NPC也需要专业培训。最开始TFS演员都是满毅手把手培训出来的,现场应变能力是最核心训练课程。NPC每天需要面对截然不同的玩家,NPC需要在所有都能接上话的基础上,正常推进剧情。例如《瓦尔基里计划》主题中的演员长得很像希特勒,他不用说任何台词,只要坐在办公桌后,玩家就已经十分兴奋;但如果想让他用军官的腔调说台词,加上动作,这是极难的跨越,“因为你一旦会说话,玩家就会跟你‘对戏’,”满毅告诉演员们,不要把自己当成工作人员,而是同样来玩密室的人,抱着体验的状态一起享受表演,同时也享受玩家带来的乐趣,这才能激发出真实的互动。
于鲲则为NPC制定了严格的“专业课程”,每周都要做最基础的培养式训练,授课的均是专业老师。此外针对不同的主题剧本,演员还要填鸭式接受单个角色的指导。“很多NPC只知道演戏,不会应变。如果下一个剧情应该去大堂,玩家非拉着你去地窖,你去还是不去?这时候NPC会很抓瞎。”第一拨入职的NPC演职人员,除了白天“演戏”的十二个小时之外,每天还要和于鲲开四五个小时的会,复盘当天表现,形成应对预案。
服化道必须结实耐用
在于鲲的作品中,九个玩家可以共享一个数百平米的私人空间。一旦换上古代装扮进入其中,石子道路、斑驳的树影,破旧的古代房梁和老榆木桌子,桌子上摆着半只烧鸡、一笼包子、一盅牛肉汤,全都是可以吃的,玩家仿佛一瞬间置身于电影情景当中。
小A则在“割肉”体验了《长安十二时辰》之后,不惜再次花了688元“二刷”,只因为它的大唐服饰美到不舍得脱下来,主题里还有非常“好吃”的羊杂汤、牛肉包子、火晶柿子,完全还原了影视剧的同款美食。
“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单从舞美置景来看,投资不比影视低。”满毅坦言。影视剧很多都在使用绿幕或者贴片,山水美景全靠后期;而看似真实的道具,也都是在塑料泡沫里搭上架子,脚一踹就飞了。但在密室里,玩家会用手触摸、摇晃,高的地方还要攀爬,所有道具必须采用真材实料的钢筋加固。满毅算过一笔账,一家沉浸式密室除了房租和人员工资外,几乎没什么运营成本,只有前期搭建是占比最大的一次性投入。做一个新的主题,平均要投入一百万左右,邀请专业做电影的团队负责置景,“两三个小时的体验,你不做得真一点,有点对不起观众。”
而NPC和玩家的戏服,除了部分购置于电商,很多特殊角色也需重金定制。例如于鲲新推出的惊悚悬疑主题,其中NPC的头套、戏服、道具,均是找影视道具公司专门开模定制的,价格从几千到上万一个不等。“影视道具拍完就不用了,最多撑俩仨月,但密室道具且用呢,必须结实,又得真像那么回事,演员穿起来还得方便。”于鲲曾经跟某位有意进军密室行业的影视从业者参观过道具仓库,未来非常期待如果有机会与影视公司合作时,可以在道具、服饰方面加强合作,除了增强体验感。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实习生 曹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