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点新闻江苏如皋市民王小乐准备开一家小餐馆。9月11日提交材料后,9月17日完成审批手续,当日开放。如皋开小餐馆原本涉及9个部门,至少要跑到窗口10次,填写9张申请表,等待30个工作日。从今年8月份开始,你只需要跑一次甚至不跑,填表,13个工作日就搞定一次。高效便捷的秘诀在于围绕开小餐馆的“一件事”,整合审批事项、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流程。
9月24日,江苏省政务办召开江苏省“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现场推进会,交流省内多地“一件事”改革探索情况,要求省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此项改革。
以办事者视角,“打包”审批项目
企业群众的“一件事”可能只是单个审批事项,也可能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多个审批事项,需要在多个窗口办理,流程复杂。运行多少个部门,准备什么材料,做好多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效率和体验。“一件事”改革旨在企业和群众做好“一件事”,整合事项、重新设计流程、共享信息,逐步形成“一窗受理、一次通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个分支机构、一窗输出、一次服务、一键评价”。似乎处理方式会被认可这次改革体现了政府服务部门从管理者视角向办事员视角的转变。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审批服务:“即时、在线、就近、一次”。在梳理公布政府职责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企业和群众要以“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今年,“一件事”改革被列入江苏“配送服务”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推动全省“一件事”改革,江苏省政务办在基层开展调研,邀请省直部门座谈,并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江苏政务服务APP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根据征收情况,进行市场管理、不动产登记、项目建设、生育、就业、招生、社保等。高度关注,并处理大量工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梳理企业人的迫切需求,走简约之路,优先突破。”江苏省政府事务办公室主任陆留生说。
层层剥笋,“一件事”日渐丰富
9月24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景城人民联办,记者在门口展板上看到“居民一件事下沉到社区工作站”。80件事,比如带分招生、办理园区创业者社保补贴、审批居民养老待遇等,都可以在社区工作站和网上完成。住在对面的凌雅正在窗口竞拍《就业创业证》。她告诉记者,现在在政府工作很方便,相信做事的体验会越来越好。
在苏州工业园区,人们可以在82个社区工作站,无差异、均等化、跨层级地获得“一件事”的政务服务,而企业事务则集中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审批扁平化、流程科学化。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总结认为,要以“一网运行”的思路,整合政府供给侧和企业群众需求侧,持续推进“一件事”改革。
今年,南京开始打造“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将“一件事”从企业设立、不动产交易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等重点领域拓展到更大范围,形成市级标准化场景50个、区级场景278个。南京市市政办副主任余表示,“一件事”分为三个层次:类别、场景、情境。比如“学科准入”这一类细分为开设书店、美容院、电影院等。而开书店则分为是否亲自办理、投资金额、面积大小等。在“一件事”改革中,需要为不同类别、场景、情境的文员量身定制素材清单。如皋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范介绍,全市聚焦企业管理、项目建设、个人生活,梳理出114件“一件事”。目前“我想开餐厅”“我想开药店”“首次就业”“婚姻登记”已经上线,“我想开超市”
个人退休”等即将上线。
鼓励创新,重点做好流程优化
“一件事”改革,如何全面推进?省政务办提出梳理好“一件事”、优化办理流程、完善线上平台等要求。 “改革重点在流程优化。” 陆留生强调,要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各地政务服务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对“一件事”事项开展体验式办理,找准“堵点”和“痛点”。 今年7月底,上海浦东新区推出工商登记“一业一证”改革,对多个部门审批环节予以取消、归并、压缩,将证照归集到一张综合许可证,有利于解决“准入不准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会提出,此类创新做法值得借鉴,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此前,江苏在“放管服”改革中形成的区域评估、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联合评估、联合审图、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等经验做法,要继续推广。 各地应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辟“一件事”办理入口,并实现移动端办理。线下政务服务场所,也要结合“一件事”改革,进行布局、服务优化。 改革成效,由企业群众评判。江苏省政务办将不定期开展“一件事”改革企业群众满意度调查。今年四季度,省政府办公厅将重点围绕“放管服”改革,对各地各部门进行专项督查。“一件事”改革目标是,力争明年6月底,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全覆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