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风起云涌。很多明星和网络名人通过直播推荐产品,观众“一键下单”。“网上名人带货”方便、快捷、互动,非常受欢迎。但是,这样购买的商品质量如何?“网上名人”直播可靠吗?
“网红带货”乱象不断,消费者投诉持续攀升
江苏南通市民杨先生看了某直播平台主播带来的商品后,买了一条鹅绒被。主播直播的时候说鹅绒被是100%鹅绒填充的,面料是纯棉防羽布。但杨先生收到货后发现面料是化纤布,被子里塞满了垃圾棉。
杨先生的遭遇不是个案。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一些通过直播购买的产品不仅质量差,而且“三不”产品没有任何保障。
“我在直播平台上看到一个粉丝超过50万的主播推荐了一款洗衣液,说效果很好。但购买后发现,原来是一个小作坊生产的‘三不’产品。”济南市民李霞说,这款“栾静洗衣液”没有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瓶子上也没有标注任何信息,根本不敢用。
此外,不少消费者反映,直播购物的售后体验相对较差。一些“网上名人”主播只在乎销量,忽略了消费者的售后服务要求。来自南京大学的学生姚飞告诉记者,他在看到一位“网络名人”的直播推荐后,买了一双靴子,但收到货后发现尺码不合适。她申请退款,但商家拒绝了。“最终,平台介入,与商家反复交涉后成功退货。”
记者从江苏、山东等地的消保组织了解到,消费者对电商直播发货的投诉越来越多。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直播平台购买过商品的消费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遇到过“三不”商品、商家售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2019年,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受理的133件电商购物投诉中,近一半与直播配送有关,其中广告与实物不符是突出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60%的消费者担心产品质量,超过40%的消费者担心售后问题。很多消费者也认为直播中“夸张”、“假货太多”、“货不对”等问题同样突出。
数据造假严重,行业鱼龙混杂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电商卖家单纯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不同,“网上名人带货”模式多涉及商家与经纪公司合作,经纪公司安排“网上名人”推广产品。
某经纪公司工作人员刘东告诉记者,经纪公司只与商家约定带货的产品和流程,对产品质量要求并不严格。带货的“网上名人”很少提前对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只在镜头前推荐产品。因此,由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带货直播的“事故”频频发生。
除了流水线订单,经纪公司还会与合作商户约定根据发货效果收取佣金。不过,有商家告诉记者,“网上名人”在镜头前带货,经纪公司在镜头后刷流量,是行业惯例。
此前,一位在微博拥有380万粉丝的时尚博主在网上推广了一款产品,相关视频发布后一天就达到了353万的浏览量。评论显示已经有不少粉丝下单支持了。但最终商家发现数据造假严重,产品销量为零,随后微博平台办理了相关账号。
记者加入了一个专门研究视频流量的微信群。在群里,有视频评论、页面浏览量、观众和互动的广告铺天盖地。许多
记者发出刷流量的需求,随后几位会员表示可以提供“服务”。成本方面,刷20万浏览量加1000条评论,一般报价100元。对于“视频推送热点”等项目,根据直播平台的不同,收费从5000元到5万元不等。一位广告发布者表示,“现在团队专注于几个短视频平台,每天能接到几百个订单,80%以上是日用品和服装的订单。”
:15px;">平台对产品质量疏于把控,也导致“网红带货”各类问题频现。山东一家电商公司负责人苗雨说,传统电商平台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头部商家往往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但“网红带货”目前多在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这类平台对产品质量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和规范标准,“三无”产品和小作坊借机进入,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亟待加强对直播带货的法律规范
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提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专家认为,对丰富电商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而言,直播带货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创新;但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以引导,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目前,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已有规定,但对短视频这类平台在电商行业中的性质,暂无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可进一步明确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之间的性质、关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避免直播带货领域成为法律空白地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直播平台要提高准入标准,完善诚信评价机制。例如,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约束商家建立完备的售后机制。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可建立针对直播平台的网上巡查机制,在全网开展数据打假行动,防范数据欺诈行为。对于存在售假、伪造流量等行为的主播、“网红”,应列入失信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
山东省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直播购物遇到的问题来看,多数消费者极易被夸大宣传或虚假信息所误导,存在冲动消费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前应确认自己的实际需求,了解商品详细信息,在交易中保留必要的交易凭证。一旦发现权益受损,及时联系消保组织揭露和举报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