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泾阳县安吴镇龙源村发展乡村旅游侧记
在龙泉公社风景区,刘威和当地人一起种树。本报记者刘坤摄
“每个人都来品尝它。新摘的西红柿种在自家的地里。他们使用有机肥料,没有杀虫剂,没有食物,没有钱。”
前几天,在陕西省泾阳县龙泉公社景区前,来自镇武龙源村的村民张竹武向游客喊话。他面前有两筐西红柿。不时有游客上前询问。过了一会儿,张竹武的那筐西红柿已经见底了。“看来我今天得让老婆再送一篮西红柿了。”张竹武兴奋地说。
家住吴安镇龙源村的张竹武,家里有孩子在外打工。他和妻子在自己的温室里种西红柿。西红柿一旦成熟,就推给龙泉公社销售,每天可以卖到几百元。
“在过去的两年里,自家温室里种植的西红柿被三轮车卖得到处都是。说到底,不仅人累,而且卖不出好价钱,有时候连成本都赚不到。”谈起之前的销售情况,张竹武摇了摇头。
如今,依托龙泉公社景区的建设,游客络绎不绝,景区门前形成了一个“市场”。张竹武和村民种植的农产品不仅容易销售,而且价格也很好。
龙泉公社风景区位于吴安镇龙源村,关中平原中部崎岖的山脚下,渭北干旱带。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多为贫瘠的山谷和山坡,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遇到自然灾害时,农作物往往不能丰收。
龙泉公社景区的成立离不开一个人,泾阳县吴安镇龙源村党支部书记刘威。1998年,当时还是教师的刘威辞去公职,开创了这座大山。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占地1.5万多亩的龙泉公社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生态旅游”产业价值达10多亿元,成为Xi北部美丽生态和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荣获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公园、“中国最美乡村”、咸阳市首批命名森林小镇等荣誉,成为陕西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当年,我带着村民在山上种树,治理荒坡和水土流失。后来发现山上的树多了,城里来旅游爬山的人也多了。我用村民种的蔬菜,在这里建了龙泉公社景区。很受游客欢迎,经济效益不错。”刘威说。
如今每逢节假日,龙泉公社景区门前的停车场几乎停满了车。景区游客众多,线上名人中的游乐设施,如玻璃天桥、玻璃鞋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人们来这里徒步观光,休闲保健,购买土特产。
在龙泉公社景区的小吃餐饮街,百余家店铺为附近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
在小吃和餐馆街工作的刘瑞是龙源村的村民。几年前她在外地工作,一个月只挣两三千元。“这两年,听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回来了。现在我在景区卖小吃,一个月赚五六千元。”陆睿说道。
更让陆睿开心的是,随着景区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多,采摘水果蔬菜成为了她家的另一大收入来源。“在市场上,现在一公斤西红柿卖6元,一公斤新鲜的襄阳西红柿可以卖8元。在家种植和养殖的农畜产品在国内销售。”
“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91万余人次,带动1400余人务工,实现旅游收入89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6750元。”刘威说,在旅游业发展的帮助下,景区为当地群众创造了320个创业岗位,帮助43户168人脱贫致富。
如今,龙源村变得美丽了,
“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田间耕作。现在,通过改善龙泉公社的景区环境,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完善,村民们将吃上‘旅游饭’,进一步推动阜阳农村经济发展。”刘威信心满满地说道。(记者刘坤通讯员谢涛)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