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正规手工活,想做手工活怎么联系工厂有做香包

河南商报记者付守鹏通讯员周浩科张静雅/吐温

河洛工匠系列3

9月10日,在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丁沟村李水琴香包缝制车间,四名妇女在缝制香包时与李水琴交流香包缝制技巧。

2003年以来,李水琴带领当地农村妇女缝制香包创业。十年来,缝制香包不仅成为当地妇女增收的重要渠道,她的香包缝制技艺也在不久前被列入洛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李水琴(站着的人)与大家交流缝纫技巧

出生针工刺绣家庭,生意失利缝制香包创业

61岁的李水琴出生在一个以刺绣和刺绣闻名的家庭。她奶奶姚喜娃缝的香囊,得到了附近乡亲的称赞;她的母亲史美荣,从小就学习母亲姚希娃的技艺,在当地也很有名气。

受祖母和母亲的影响,李水琴从小就喜欢缝纫和裁剪,还学习刺绣、机绣等技艺。三湘五里的村民请她剪衣服,因为这种技术,她的家人过得相当好。

然而,2000年左右发生了一起商业失败,让李水琴的生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是生活所迫,就想着两块钱做个香包。”李水琴说,非典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人们更加关注中医药的疗效和预防作用。中药制成的香囊自古以来就有避邪驱疫、抗毒虫之意。所以在2003年端午节之前,她缝制了一批香包,在洛阳市出售。

“它很受欢迎,当场就卖完了,而且不是缝制的。”李水琴说,于是她请村里的切割专家帮她缝制香包,这成了她带领农村妇女缝制香包生意的开端。

李水琴展示了缝制的超大香囊

带领农村妇女创业,香包缝制技艺列入洛阳非遗

现在,在李水琴的带领下,丁沟村和附近几个乡镇的40多名农村妇女开始缝制香包。汝阳县三屯镇三屯村的张风芝就是其中之一。

63岁的张风芝也有一定的剪裁基础。她缝制的童虎鞋在当地很有名。在李水琴的带动下,她也开始了缝制香包的工作。

现在张风芝缝香包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年她缝上万个香包。“一年能赚一万多,没有风险。”张风芝说,缝制香包的材料都是李水琴提供的,她只需要按要求缝制即可。

张风芝说,和李水琴一起缝制香包的女性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已经过了外出打工的年龄。此外,他们需要照顾孙子,所以很难找到工作,香包不仅可以带回家做,还可以照顾孙子,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张风芝展示她的虎头鞋

因为是手工缝制,香囊订单不断,李水琴还为香囊注册了“李阿坡”商标。“过去一年,端午节前两个月有工作,现在一年能干10个月。”李水琴说,依靠质量,“李阿坡”香囊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四川等全国各地,并于去年收到国外订单。

今年8月,洛阳市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李水琴的香囊缝制技艺榜上有名。李水琴感谢当地党委和政府为推动和推广这些成果提供的帮助。

“政府的人带我参加了各地免费举办的交易会。今年县长直播带货,介绍香包。没有大家的帮助,这些香包不会卖得这么好。”李水琴说,她有信心把香囊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农村妇女走上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