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来赢取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
“成长的烦恼”困扰中国。无论是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而来的公平问题,还是资源、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问题,都让我们迈了一大步。如何打破停滞和沉默,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不仅影响着当代中国,也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创新意味着反思现状,重新选择命运。创业就是通过资源整合来重新评价和构建价值。面对当前的发展问题,鼓励创新创业,就是要寻求新的途径,培养未来的发展动力,追求公民个人的梦想。同时,创新创业精神也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颠覆和公平正义的回归。
创新创业意味着政治治理常态的回归。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满足人民的需求。然而,“唯GDP”的政治成就观和凯恩斯主义主导的经济刺激观带来了价值的流失和扭曲。创新首先意味着回归常态,回归价值创造的原点。作为政府部门,解放思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推倒旧的思维套路,拨开价值判断的迷雾,回归常识和常态。跳出原有的利益格局,以长远的眼光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正常治理意识形态的回归,这就是政治治理的创新创业。作为管理者,政府的科学治理是创新创业形成社会潮流的前提,也是中国社会真正发展的关键。
创新创业就是要颠覆原有的价值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价值秩序和体系。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引擎,在推动新产业的同时,也颠覆和改造了传统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写的“互联网”,强调的就是这种颠覆和转型。真正的创新不是源于少数精英的推动和自上而下,而是一个群众基础、基层基础、自下而上的民族创造过程。创新是指生活在基层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变革和发展的要素,激发最活跃的思维动力;大众创业就是激发普通人的创业激情。无论阿里巴巴、腾讯还是小米,他们都打破旧的价值链,向最有希望的方向整合,构建全新的价值地图。利用政策的力量推动创新创造,带来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变化,是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
创新创业打破原有利益壁垒,在发展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公平。经济社会腐败源于结构固化和圈层文化泛滥。这些烦恼和障碍锁住了年轻人奋斗的激情;家庭的传统和保守也让年轻人缺乏飞黄腾达的机会。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社会资源垄断,为民营企业发展开辟新渠道;有梦想的企业家,通过在社会上宣传,激起全社会的创业精神,就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和资源,用奋斗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天空。当创业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可以重新划分利益格局,通过发展寻求公平。
发展中的中国正在经受历史的考验。把创新渗透到每一个社会阶层,让每一个公民积极思考“我”对国家富强的意义,以兴亡之责弘扬中华民族的原始精神,使创新和大众创业形成潮流,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和繁荣昌盛。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