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的一天,当我再次来到南疆朋友的木材加工厂时,我大吃一惊。仅仅一年,工厂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十名少数民族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三辆叉车不停地将堆放的盘子码放整齐。各种运输原材料和成品的车辆来来往往,宛如一种企业的感觉。
记得去年,在当地干部的推荐下,他在村里办起了“木材加工厂”。事实上,他投资了10万元,买了两台机器,雇了大约十个农民,把农村砍下来的树锯成一米长的段,然后放进机器里。轧制后,它们的厚度相同。然后机器会进一步将木材切成整齐的薄片,这些薄片会被切成相同的大小并干燥。然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工厂却很受当地村民和政府的欢迎。工厂里的工人收入最高的一个月3000多元,收入最低的一个月1500元左右。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和就地就业解决了农民增收的十大问题。
我问他:看来你们企业发展很快,现在有多少工人?收入如何?“现在有50多名工人,其中有30多户贫困户。工资高的已经可以拿到4500元,工资低的可以拿到2000多元。现在政府很支持我,所有的好政策都落实了。你看,这栋1000平米的标准厂房每年交3万块的房租,电费一次0.39块。所有的村民都想来我的工厂就业。”。投资有回报吗?他笑着说:“现在工厂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看那边正在建的厂房,是我们自己投资建设的。生产设备已经订购。我找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准备再投资500万元去锯末板生产线。销售和市场也已经谈妥。这样,每年我们自己的木材加工废料和农村的大量树枝都是新产品的原材料,所以不用担心原材料。”。我忍不住赞美它。我没想到你会有这么好的主意。去年,我担心你们工厂的原材料。在一个几万人口的乡镇,有三四家木材加工厂。几年后,老树被砍掉了,新树没有长出来。原材料怎么保证?没想到你会转型升级。他说:“是的,我也担心以现在的速度,明年木材原料会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一直没有闲着,在市场上找原料,只是为了找到锯末板的市场,而这枝锯末是农村产生的大量“废物”,正好解决了原料问题。我的企业不仅不担心可持续发展,我还从其他小工厂购买粗加工产品,这保证了这些小工厂。
听完他的话,我心想,一个看似不可持续的小企业,通过一个敬业之人的辛勤付出,不仅为自身的发展赚到了钱,还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甚至帮助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真的实现了多重目标!
今天的南疆是投资、创业和产业发展的沃土。国家扶贫政策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这一切,都在期待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的美好未来。
你想来吗?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