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媒体账号交易平台 a5虚拟交易

随着区块链、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财富效应被媒体热捧,许多梦想财富自由的投资者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纷纷涌入虚拟货币投资圈。但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精心设计虚拟货币投资诈骗,近期陷入虚拟货币诈骗的案件明显增多。

7月3日,山东省德州市的L女士报警称,6月初,她下载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的“BNY MELLON”软件,并多次充值账户,前两次都能小额取现。然后她充值,继续炒硬币,发现大量积累后无法提现。客服以充值人员与她的身份不符为由威胁她涉嫌洗钱,她需要继续充值解冻。L女士多次充值对方账户,被电信诈骗37.9万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L女士一案是典型的虚构型炒币诈骗,诈骗分子利用虚假交易平台编造炒币交易,让受害人通过恐吓、利诱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诈骗是由虚拟货币引起的,虚拟货币神秘莫测,具有巨大财富的光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者因加密货币欺诈损失近82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十倍。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球范围内密码货币诈骗遭受的损失近40亿美元,包括“空中货币”诈骗、社交媒体诈骗、加密劫持、非法应用等。今年以来,不少知名企业遭到了勒索软件的攻击,纷纷索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虚拟货币交易是如何成为“杀猪盘”的。

“百试不爽”的提现陷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看了近期虚拟货币大额且频发的诈骗案例,发现最具诈骗性的方式是通过小金额交易获取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但大额交易无法套现。由于虚拟货币交易本身不受法律保护,虚拟货币平台眼花缭乱,即使是资深投资者也很难分辨出那些打着虚拟货币幌子,打着所谓“嘘头”的诈骗平台。

今年4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虚拟货币诈骗案,抓获58人,涉案金额1000万元。投资人鲍某是受害者之一。

鲍某从2017年开始投资虚拟货币。这几年,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炒币经验,而且手里的虚拟货币价值,在他刚出道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十几倍。

2020年5月初,鲍接到一个自称虚拟货币投资网站客服的电话,邀请他加入一个数字货币微信交流群。包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个群每天都会发链接邀请群友观看专业投资老师的语音直播课,不仅教授投资技巧,还直播“Call Bill”——,为群友预测虚拟货币短期走势。看了几天国际市场,包觉得老师的预测很准。在客服的指导下,他下载了自己推荐的投资平台,转入价值50多万元的虚拟货币,成为可以享受一对一咨询服务的VIP客户。

考虑到虚拟货币的价值较高,包也尝试操作了提币,发现提币和充值都很正常,于是开始和一个带单卡的助教一起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盈利、追加资金等操作,鲍账户中的金额不断增加。这时他向他推荐小币投资,说小币杠杆高,利润是普通虚拟货币的几倍。包欣然同意,但购买后,他的所有交易都莫名其妙地在一夜之间关闭,只留下他账户中的一小部分钱。令人费解的是,包联系了戴山先生和客户

伙,包装着正规公司的外壳,隐藏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一个高档写字楼里。该团伙日常以公司化模式运营,分为老板、总监、经理、业务员等层级。


老板吕某,深谙各类营销手段和销售套路,主要负责平台操作、公司的包装和话术的编排。老板杨某负责管理,总监吴某、王某,经理易某、周某、何某等人负责指导业务员伪装成平台客服或带单老师助理通过打电话、添加微信等方式与联系被骗人,拉人进入平台。等受骗人进入平台后,老板、总监、经理就伪装带单老师,指导受骗人进行“投资”。


警方调查发现,这个平台其实并未与虚拟币大盘发生交易,也就是说虚拟币一直都在后台账户里。受骗人看似通过平台在交易,看到的都是平台显示的数据而已。


如果亏损了,钱就名正言顺进入骗子口袋;如果盈利了,想要提现就十分困难,因为这是从诈骗团伙的口袋里掏钱,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提现时间或者提高提现门槛,不会轻易让受骗人拿到钱。



警惕“权威”洗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投资老手,交易新手更易被骗,而捏造所谓的“权威”和以往成功案例,就是不法分子突破投资人心理防线的利器。


投资人于某告诉记者,炒币的操作方式和炒股和期货类似,而一些平台诈骗借助目前网络直播的热潮,通过向投资人宣传免费直播讲课,并在节目中由操盘手分析买入卖出的点位,博取投资人的信任,并进入平台的投资群。


“在微信群中,不时有’投资人’发出之前按照点位买入最终赚钱的截图,以及大量的大额红包。而在这种氛围下,这么疯狂的盈利,没有太多人能抵挡,我也开始动心了。“于某称。


于某也开始逐步掉入平台的陷阱,最开始平台声称直播完全免费,直播过后,会选拔操作盈利成绩高的学生,进行各个老师的战队,而且不限制操作平台,不用担心钱充值到他们指定的平台。但随着投资人逐渐放松警惕,诈骗平台逐步升级手段:一是免费直播到收费班,引导投资人到更高级的精英老师班,引诱投资人不断加大投资。比如对不同级别的操盘手或专家进行分级,声称交纳200万一年的学费,将成为机构客户,直接得到任何老师的终极指点。而进入不同“战绩”的老师指导投资班的条件也不同,有的要求投资额2万元,有的7万左右,还有更高级的20-30万。


二是充钱或充币到假平台,一旦充值,钱就进入到骗子私人腰包,因为平台是假的,根本没有真实交易,所以也无法提币提现。


而当于某最终发现被骗后,其在各个平台投资总额已达90余万,最终追回30余万。



打击虚拟货币诈骗存在现实难度

事实上,我国监管部门早已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带来的风险,及时预警,多次出台举措予以整治。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随后,我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全球占比一度降至不足1%。


今年以来,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有所反弹。我国监管部门也迅速反应,从5月18日开始:密集释放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金融委首次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内蒙古、青海、四川等省份也都下达文件清理虚拟币挖矿。


但重拳之下,仍有不少投资人热衷于投资虚拟货币,并因此掉入骗局,造成不菲经济损失。


京师济南律所张洪强律师指出,首先需要明晰,在我国境内不允许虚拟货币的场内、场外发行,目前在国内发行、场外发行数字货币都是违法的。


第二,利用虚拟货币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的案件属于新型网络犯罪,存在取证难、定性难的问题,即使被立案调查,最终不一定会被判刑,有可能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撤案。虚拟货币涉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案件,多以各种合法形式掩盖,表现形式多样,真实项目与虚假承诺、正常交易与违规操作交织混合,行为人往往在代币交易的基础上附加设计了各种交易条件、交易规则,使得案件事实错综复杂,具有很强隐蔽性,迷惑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取证、司法认定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目前,针对数字货币,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九四公告”与《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既不属于行政法规,也不是法律,其仅是各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规范效力,但并不是真正的法律文本。


再加上虚拟货币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民刑法律关系交织、涉案财产来源去向多元化,在加上涉案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电子证据容易被删除、修改,导致众多电子证据、书证、财务数据存在被销毁、删改、隐匿、伪造的可能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投资者必须警惕,借助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诈骗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正在快速攀升,且此类案件侦查、维权都存在难度。


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被诈骗风险,一方面不要投自己不熟悉、看不懂的领域,否则就是给骗子机会;另一方面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心而受骗。


如果您有任何诈骗线索,都可登录21财经客户端【爆料通】反馈,或发送至“爆料通”官方邮箱:baoliaotong@21jingji.com!专注反诈防骗,守护消费者美好生活。你有“料”,我来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