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上班的人天天不想上班,我们这些在家的人天天想去上班……
昨天她们和记者聊了很多心里话
前天10:41,倪女士打来电话:我住萧山乔伊新沂名苑。我们社区有很多带孩子的妈妈,都是全职妈妈。我们都讨论过,想找一份在家做的手工工作。如果你能帮助我们,请告诉我们。
记者罗转达了核实报告:昨天我赶到萧山,在新沂明园社区见到了5位80后妈妈:倪妈,1984年出生,中专学历,女儿上二年级,儿子19个月;甘妈1985年出生,中专学历。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刚学会走路;王妈1986年出生,大学学历。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女儿3岁。王妈出生于1988年,本科,刚生下一个女儿;马旭出生于1984年,本科,湖南人,女儿3岁。他们的丈夫在滨江做生意或工作。
当全职妈妈为什么一定要在家找工作?
他们首先计算了一个经济账户。
甘妈说,家里一年的开销至少要10万。好在今年老公的生意开始好转:“2007年,我和老公从甘肃来到杭州,开始做食堂,月薪5000元。我不知道我失去了多少。直到今年才好转。我以前可以帮他。现在只有他一个了。”
王妈只生了一个,但她平时开销也很节俭。“我们孩子的衣服都是亲戚给的,我们不需要买奶粉,但是我们喝母乳。这样的话,一年养一个孩子就要2-3万元。我不会有第二个孩子。再要一个,就得在家呆很久。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上班,给家人分担一些。我所有的女同事基本都是生完孩子回来工作,有的三四个月后就松口了。”
另外三位妈妈也说全职在家很贵,光靠老公赚不到钱。
说完经济账,妈妈们又算起了“精神账”。
倪妈很焦虑,说自己在家里没有安全感。通常,除了用手机看电视,我还订阅一份报纸,每天仔细阅读。前天,报纸上有一则新闻(3月20日《快报》浙江新闻版)说,一名女子和前夫离婚后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生子后全职在家,家里的一切费用都要丈夫承担。丈夫越来越生气,结婚一年半经常被丈夫打。每次向丈夫要生活费,她都很害怕。
倪妈说这个消息给了她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王妈补充道:“也就是说,女性的经济独立会更好,她们会有安全感和安全感。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更受尊重……”
“而且,呆在家里晚一步出门都很难。我觉得这个社会不需要我,没有存在感,我可以找一些工作来做,丰富它。”王妈说。
王妈说,她的一天是这样的:“7:30起床,8:30送孩子上学,带小的回来(还在睡觉),中午吃饭,下午看电视,接孩子,回来做饭,吃饭,出去逛街,然后睡觉。孩子们晚上8、9点想睡觉,我10点想睡觉,一般我老公这个时候回来。
甘妈说:“儿子放学我管。一年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我必须监督他的作业。有很多小动作,一定要仔细观察。男生更应该担心。偶尔,他们应该去房间里看一眼。如果他们不在,提醒他们。”
“我真的很想去上班!它既有经济收入,又有社会价值。在家照顾孩子,照顾丈夫,照顾全家人,当然有一段温馨充实的时光,但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我们也读了好几年书了,有点太……”倪妈说。
五个妈妈中有三个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出不来了。
既然一个人已经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重生呢?
倪妈很动情地说:“我是独生女,每个人都有兄弟姐妹。我从小就很羡慕。一个人长大了,遇到事情连商量都没有。要是他有兄弟姐妹就好了,家里会有他不想告诉别人的事情。有些兄弟姐妹至少有地方住
他们也想过找工作,但似乎挺难的。
王妈说,她儿子一个同学的父母出去找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1800元。“这很难。”
,可那点钱买菜都不够呢。”“想做服务员呢,人家不要,做清洁工呢,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汪妈笑笑说,“我们现在没工作的话,老公有能力把家里养好还好,老公没能力的话,孩子长大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
关于找工作,3位妈妈都说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而且每天都有。“你现在有小孩,想去一个地方没地方去。你跟社会脱节,再去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要全职在家,就不能去公司上班。我们就想在家找一份活做做,比正常上班的低一点,六七块、七八块一个小时都可以。”徐妈说。
“你们上班的么天天不想上班,我们不用上班的天天想上班。”倪妈说。
“所以我们就想,如果工厂里有一些手工活,让我们领回来做,一方面我们可以打发时间,也可以赚一点零用钱补贴家用,我们买房住在这里,厂里应该很放心的,不会担心货被拿走,我自己会开车的,可以去拿货回来分给妈妈们做,至少我们小区里我认识的全职妈妈有20多个。我们可以穿珠子啊,剪线头啊,钉纽扣,还有一些缝纫车工方面的活,我们都可以的。”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