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为主导,依托大学资源,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任务,在大学周边建立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活动的一种高科技园区。目前,中国有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
根据国内学者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大学科技园从形成到现在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初步成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大学科技园发展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国大学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后来,在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许多大学开始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向社会推广、转移和转化科技成果。
我国东部为大学科技园集中区域
目前,我国已有10批大学科技园获批,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2011年南开大学国家科技园摘牌除外)。其中,东部有国家大学科技园65个,占比56.52%,全国第一。这与1985年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有关。同时,东部也是全国高科技创新能力集中的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有2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占20.87%。2019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开始认定第十一批大学科技园。
我国高校是科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9年,中国国家重点R&D计划已启动67个专项,共计3681个项目,高校(含高校附属医院)牵头承担项目1500个,占40.75%,涉及59个专项(仅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无牵头项目)。可见,我国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重点R&D计划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9年火炬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8年高校研发机构16280家,研发人员98.4万人。2018年,政府和企业资金分别为972.3亿元和387.2亿元。高校研发经费来源中企业资金的增长率反映了高校与产业合作规模的变化。
大学科技园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数量不再增加,但孵化企业和毕业企业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2018年,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孵化企业2720家,累计毕业企业10733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4家和677家。2018年毕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803.11亿元,比上年增加104.2亿元
“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成效显著,成为高校师生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的重要基地。随着下一个五年科技计划的到来,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这个新阶段,政府在新政策中表示,将加大对高校科技园战略研究的投入,并将围绕科技创新建设一批重点任务和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和创新发展。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