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生记者采访了第三届“马上创业”决赛
近日,第八届马鞍山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现在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繁忙的体育场里有一群认真可爱的学生记者。他们关注家乡的创新创业氛围,了解团委连续八年举办大赛的初衷和使命,聆听大哥哥大姐姐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的故事。
在对大赛的采访中,学生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生态福地、智慧名城”的马鞍山市,以“双创”大赛为纽带,如果青年的精气神和创业梦想像洪水一样汇聚于此,他们将在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也将带领一批批创业青年克服困难,一路前行。比赛结束后,学生记者采访了共青团中央书记马鑫。马鑫告诉他们,帮助年轻人创新创业一直是团委的重点工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赛”,一直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初衷。因此,经过8场比赛,共青团委不断升级转型,完善服务,陪伴成长,打造了全市创新创业的优质生态链。本次大赛由团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郑普岗新区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办,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江东控股集团协办,市青联、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大赛聚焦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充分整合各县(区)、园区载体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经过8年的发展,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企业家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靠创业自立自强,靠创新发光。希望广大青年决策者亲身感受马鞍山市的发展,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投身创新创业,在这片热土上实现青春梦想,体现人生价值。”马鑫说。
观看总决赛的学生记者见证了创业青年的青春风采,了解了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和氛围。在为选手鼓掌的同时,他们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深感自豪。比赛中,大家分别采访了“轨道交通车轮跳动和不圆度动态检测系统”负责人何、安徽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孙亚云,了解了创业青年艰辛曲折的创业故事,同时也为企业家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精神所鼓舞。
“面试前我很兴奋,面试时也很紧张。与优秀创业青年交谈,与团委领导面对面交流,对我来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我收获了很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思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业青年好,我要为他们加油”“团委连续举办八届创业大赛,为无数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各种帮助。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年轻人感恩的声音,看到了他们感恩的行动。”作为青年学生,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会有迷茫和挫折。然而,在这次采访中,我决心勇敢追逐梦想,喂养b
在马鞍山市第八届青年创新大赛、第三届创业大赛中,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展示他们的创业项目。这种思想上的碰撞给我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虽然我们还是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领域,但面对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我们还是充满了敬意。怀着敬意和好奇,我们采访了参赛选手的代表。
我们首先采访了马鞍山市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经理何,他是一位高学历人才。自从他加入公司以来,十多年来他一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何经理表示,这得益于他在工作时间对自己的投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真正知道,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而他对自己的投资是他走向今天的重要一步。虽然在采访何经理的时候有些专业术语我看不懂,但是字里行间我知道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充满自信。
之后,我
们采访了安徽省同富共强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亚运,他的创业项目让我们十分感兴趣,因为近年来都在提倡绿色、环境保护,而在孙总经理的项目中我们看到了落地的环境保护。从源头开始一直到交到客户手中,这中间的环节都是可循环的,如鸡饲料可以从建立供应关系的农户手中购买,而鸡的粪便则可以用堆肥的方式利用,在这条供应链的尽头,便是和肉食加工厂达成合作,可见这一条生猪的供应链是由多个公司组成的,而这之中紧紧贴合着绿色、健康的主题。至今,孙总经理的公司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这让我感觉到“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少的是相信,要从心开始。在大赛的最后,我们还有幸采访到了团市委书记马鑫,在和马书记的交流中我明白了这个比赛的真正含义。团市委为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提供创业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资源,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回到马鞍山市来,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这项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在这八届中诞生了很多的优质项目,确实为马鞍山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举办这项大赛,把它做到实处,为了未来更美好的马鞍山市坚持下去。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懂得了:用心做一件事,即使没有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学到的知识却早已超越这件事的本身了。这次采访不仅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提升了我对家乡的热爱,锻炼了自己采访的勇气和表达能力。
致敬艰苦创业精神
□马鞍山市秀山实验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王欣悦
辅导教师 章雨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和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广阔舞台,马鞍山市举办了第八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赛场灯光璀璨,聚集着各行各业的创业青年。在采访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贺子铭,他是轨道交通车轮径跳及不圆度动态检测系统的技术带头人,同时也是雷云轨道交通运维技术智能平台的设计者。据了解,他的项目已提交发明专利44件;软件著作权3件;首套“轨道交通车轮踏面周向扫描系统”全套设备已在上海地铁17号线安装完成,并已完成初期调试。然而成功的人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贺子铭在大学时的专业是药理学,毕业后他感到很迷茫、无所事事。后来经人介绍,并下了很大决心用了两年时间转行做车轮。刚入行时没有经验,只能不断学习,一年52周无休,靠时间积累经验。他说,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失误是他就任项目副总时,由于判断失误导致两百多万元的财务设备损坏。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打击很大。 “这个过程一定很艰辛吧?是什么支撑你前进的动力?”他说,第一个是他的团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从未轻易放弃,互相勉励。第二个就是他的爱人,他能专心做好这个项目离不开他爱人的支持。由于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而他的爱人从未抱怨过,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能够理解、体谅他,给予他最大的帮助。我想贺子铭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和一位支持、理解他的爱人是幸福的。
努力奋斗为青春正名
□马鞍山市秀山实验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陶枱玲 杨心怡
辅导教师 章雨婷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青春需要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就是实现价值的道路之一。”
孙亚运,这个出生在含山县清溪镇的人,在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大学,并曾多次获奖,毕业后,他励志要改变家乡落后的农业生产现状,毅然放弃娃哈哈集团巢湖分公司的高薪聘请,在家人的压力和质疑下,他毅然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2015年9月,他带领他的团队在家乡昭关镇创办了安徽省同富共强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在养殖、经营过程中,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秉承“绿色发展”经营理念,实行种植结合,使得沼粪还田变废为宝,在节省种植的化肥成本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他凭借自身的努力拼搏,自主创新,他以匠心精神和科学研究猪的特点,按照标准化严格把关引进自动控制实现了温控采食清粪到远程监控全部自动化操控。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养殖技术,他不定期地聘请畜牧专家上门指导生产,还积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场所。
本着致富不忘乡亲的精神,他积极参与扶贫,深受当地政府和贫困户的好评。他热心公益,每年联系含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资助两名清溪小学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重阳节向清溪敬老院赠送猪肉改善伙食,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当清溪镇政府得知情况后要对他宣传报道时却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这样的创业青年是我们当代青年及学生的榜样,我们要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观创新创业大赛有感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邓迎贵
辅导教师 赵有为
金秋的马鞍山市充满了活力。因为在这个秋天,如约迎来了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而我们作为学生记者,有幸到现场采访参赛选手。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部分参赛选手的心得。
“首先,我想特别感谢我们的团队,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便没有今天我们的项目。备赛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让我们发散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综合能力。” 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得创始人贺子铭说。
我们采访得知,参赛的还有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长、学姐们。看到他们的青春热血,我们备受鼓舞。“作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我们走出课本、融入实践,将我们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安徽省同富共强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亚运表示。
作为学生记者参与大赛的采访,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想法都需要付诸于行动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哪怕就是再坚持那么一会,也许最后的结果便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到时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之前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委屈都是值得的。
自我投资提升追梦加速度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何 瑶
辅导教师 赵有为
近日,第八届马鞍山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马上创业”决赛举行,大赛以“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甄选一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创新创业项目,为马鞍山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在大赛期间,我们对马鞍山市雷狮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得创始人、安徽省同富共强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创始人、团市委领导进行了采访。
采访了各个成功人士,才知道自我投资的重要性。何为自我投资?是指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资历才算学业有成。投资自己是为了让自己更有价值,由此可看,自我投资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值的过程。
知识,充实自己的见识很重要。健康,强身健体也很重要。自我的投资是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如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自我投资。学习是自己成长的最快路径,是自己价值的最优体现。
自我升值的渠道多、范围广,不局限于课程学习,不局限于理财投资,但是十分有必要。这个过程能让你活得更真实、更有存在感、更有奔头,不会觉得空虚无所事事。想法有了,下一步便是落实,定一个目标,由上而下分解,从易到难去做,面对未知的困难逐个击破也许就会发现目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达成。还有一点,成长路上不会三五成群欢声笑语,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
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立志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所谓志,是一个人做事的意向和决心,意向不明确,决心不坚定,或虽有志向与决心而不去努力,那是不能达到目的成就事业的。所以,成功与否,前提在于是否有志。
而志就是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如同在大海里航行,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没有方向,船儿就要颠覆搁浅”。只有向着目标勇敢前行,总归有收获。
或许我的领悟力、执行力不够,没有冲劲。但是只要今天比昨天想得多一点、做得多一点,那对我来说就是进步。学历和社会经验不够,就需要后天补足,自我学习、投资便是补足的一种方式,这一路漫长,成果是慢慢凸显的,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不可揠苗助长,时刻谨记所有人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努力,创业更是艰难。(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