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综艺节目策划方案,创业类节目策划

导语:《初入职场的我们》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感性理性的职场讨论,以及从实习生到前辈再到老板的真实呈现。

文字:挂灯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是年轻一代,是不断追求和超越自我的一代。

在职场上,Z世代也开始崭露头角。如果你仔细挖掘,你会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个性化的标签。他们大胆时尚,喜欢挑战,热爱生活.多元的性格特征完美融入Z世代。需要什么样的职场综艺才能洞察他们的痛点,引起他们的共鸣?

纵观整个职场综艺节目在国内的发展,虽然不是最热闹的类型,但我们见证了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精英考试”到“大众共鸣”,从《绝对挑战》到《赢在中国》,为求职者提供真实的职业发展机会的过程,接下来就去真人秀《职来职往》 《非你莫属》解决就业问题吧.而芒果TV最近推出的真实职场观察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首次将职场焦点放在了“Z世代”身上。

既是初入职场,也是共同成长,人文关怀比想象更大

零点过后,职场新人“来势汹汹”。

在采访文章中,梁的高级艺人大胆选择了月薪最高的座位,在遇到董总导演的目光时丝毫不怯场。他超敏锐的观察力让受访者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于自己的表情包。

与律师、金融等行业不同,《初入职场的我们》选择了更为广谱、更具代表性的行业,在消解精英的同时,也让节目有了更广泛的基础来吸引观众。无论是以董明珠为代表的营销,还是以张寒为代表的媒体娱乐,职场新人在这些行业做的事情,都是比较接地气的,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从公司老板和新人的双重视角重新定义了工作场所,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成长。一方面,来到节目的实习生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展现出了自己出众的实力。在董明珠的采访中,最终现身的梁,“想做点不一样的事”,不仅用直播带货的方式自我介绍,还为企业带来了创意分享解决方案。这位零零后男孩不仅关注直播送餐、新零售等宏观企业动态,还仔细观察董明珠和钟南山的合影以及格力员工的通勤路线图,成为“教科书式”采访。

另一方面,《初入职场的我们》第一次邀请老板去观察室。比起过去单纯的观察,更真实的职场讨论也搬进来了。嘉宾们围绕“谁来定义品质生活”口号的修改展开了热烈而有趣的讨论。当这些老板和观察者陷入和实习生一样的“困境”时,观众的同理心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每期设置不同的职场观察员,会给观众一种不变的新鲜感。不同的职场观察者,不同的实习阶段,职场新人和老板的关系,都会把他们带到观众面前

续的不同惊喜。


面试开始,当五位实习生进入董明珠的办公室,面前五把椅子“明码标价”,从四千到一万,再从五万到十万排开,自行选择自己内心的期望薪资。这时屏幕前的观众也跟着紧张了起来,跟着做起了选择题。在具体制作上,《初入职场的我们》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沉浸式的体验,节目通过对综艺节目节奏的调整,让用户能够“玩”起来、“学”起来。不管是面试遇到的困境,还是新发布的考核任务,观众都能被自动带入进去。


有带入,更有回应。节目来到第三期,实习工作逐渐进入白热化。每期节目最后的“职场攻略”也从多角度回应被提炼出的职场问题。“和领导有分歧时,合理的遵循老板的意见并完善自己的方案”“增强沟通技巧,也是在为自己的表达铺平道路”“任何的意见或者建议都是参考,自己要把握决策权”……当这些实际有用的“攻略”有了案例的加持,就变得更加深入人心,让攻略超越简单的“技巧”,则成为一种切实的人文关怀。


意料之外的笑点和泪点,从“老板思维”看真实职场问题


头一天,董明珠自己拍板“谁来定义品质生活”这句标语,却在第二天突然想要“拔高”一点——老板突然变卦怎么办?第三期节目中,董明珠的“善变”被直接放在观察室里讨论。这时,职场观察员张萌现身说法,“其实老板心里是很清晰自己要什么,但是对他们来讲,老板就是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焦虑的实习生,一方面又在观察室进一步拆解“老板思维”——想法变化很正常,高质完成是目的。随着实习进程地推进,董明珠一句“你们想的题目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方式,就全解决了”成功破题,“你不要把它颠覆掉,说再去思考想个什么好的方法。”在观察室里的蒋昌建也最后总结职场金句:“你还是要充满着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变化。”


如何处理职场中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沟通,是《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内容展开的两大核心——这也成为职场人们都要面对和渴望被解决的问题。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被强调、也是容易被其他同类型节目忽视掉的,便是从老板的视角去给到职场新人们一些切实的案例指导。不管是面对临时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去处理,还是如何把学校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张安第一天报到迟到、格力主题辩论赛等完整的故事,观众也能对问题的答案本身有更深的体会。


“汤在哪?”公司的跨年聚餐上,当张翰随口一句询问,张北冥竖起的耳朵便很快注意到,起身找来矿泉水添到锅里。乔杉说,“这个小男孩,你说一句话,他能立刻领会到。”能够看到,即使包括工作外和领导同事的聚餐,如何更好地注意细节也都在给新人们以“职场进阶”的启示。


不止拆解老板思维,更通过两位典型的老板让观众看清两种不同的职场生态。正如董明珠评论到的,“看这两场,我跟他性格很相反。我是大大咧咧,细节上很不管,但是他(张翰)注意每一个细节。”


除此之外,最真实的职场,才能激发最真实的情感。张萌作为被邀请嘉宾对实习生孟羽童的一句关心,瞬间引起情绪释放下的泪奔,这一段意料之外的场景也同时带来了更多“初入职场的我们”的共鸣。不管是令人高压的面试氛围,还是贵人的一句贴心安慰,正因为《初入职场的我们》对职业特性和职场生活基本做到了“复制现实”,才能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职场是社会的镜子,大众情感回应需要新模式、新视角


临近聚餐结束,实习生张安的话并不多,但她却主动靠近张翰的经纪人胡姗:“从本身来讲,我是自卑的。”当话题打开,眼前的火锅还冒着热气,其他的朋友还在聊天,在餐桌的角落,却出现令人感动的一幕,职场前辈对职场新人倾心交谈:“你应该让别人期待,你身上不屈服的(精神),你应该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认输的女孩子……你要奔着你的那个方向去努力。”


在真实的情境与挑战中,一个小饭桌能够启发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小职场也可以关照大社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节目中学到的不只是具体的职场知识,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职场”这一微妙场所,真正反向映照组成职场的每一个人(实习生、老板、客户等),完成严丝合缝,却又暗流不息的职场空间叙事。当面试者不得不面临淘汰时,张翰也感慨道,“到了今天,我一直让自己不停地努力,我不要被别人去选择。但是我特别喜欢你们的态度,就每个人都很自信。”


对于实习生而言,节目也让他们真实的成长了。张安在第一次考核时得到张翰评价“想给她打零分”,而这次结束后她获得了五分,更熟悉经纪人业务的她在宣传上也变得熟悉起来,并得到了老板的鼓励。董明珠也表示张安“非常有潜力”,“她也许今年可能做你的秘书,三年后她可能就会成长为一个可以帮你打理的角色。”能力才是职场的第一要义,越有能力的人才越会被看见。与此同时,节目对新人们的打磨,也正在让优秀者更加优秀。


《初入职场的我们》把很多职场两难问题摆上台面,比如新员工当老板的面驳斥老员工、工作中与同事面临分歧、如何看待加班问题、如何获得老同事的配合、工作中需要感性还是理性等——节目敢讨论,并通过真实的交锋,最终打破偏见、引领价值。


正因如此,职场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生与社会的多元态度。面对女实习生提出的“女性如何衡量事业与家庭”的话题,《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董明珠现身说法蹦出金句:“职场无关性别只在乎实力,不用性别差异营销自己,要用实力与能力解决问题”。


发掘实际的困惑,这档节目透过这些真实的、切肤的、普遍的“压力点”和“温暖点”,穿透现实的肌理,从大众情感需求处开辟新语境,切实做到节目模式和表达的创新。《初入职场的我们》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型节目,一方面纠正了观众对于职场本身狭隘的想象,一方面又通过这些现实议题让综艺节目不仅是“逗人一乐”,更能“寓教于乐”和“寄情于理”。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