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央视315晚会一直被老百姓视为预防和治理诈骗的教科书,是“为天做好事”的正义体现,也被公认为央视年度必看节目之一。但就在今年,315晚会播出前5分钟,一则无限广告引来众多大V表达“抗议”,群众的声音也是一边倒。
事后仍有不少财经人士对媒体义愤填膺,也有人站出来为Infinitus辩护。这不是第一次在央视打广告。为什么这次如此无情?虽然话是真的,但最终315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至少应该是争议少,投诉少,舆论少的企业。从近几年Infinitus的投诉密度来看,多少有些勉强。
直销巨头无限极,人人喊打!到底冤不冤!
最后一个广告会引起公愤,没有限制有点尴尬,这次就更不用说了
不是第一次受委屈了。2019年12月,在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指导的“2019中国营养与健康产业市场”年会上,Infinitus荣获正能量事件十大奖项,也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声讨”。这位官员曾澄清,这不是奖项,只是对正能量活动的推荐。
说到Infinitus“人人喊打”的品牌形象,肯定是被“全健”的倒台所拖累,但有目共睹的是,其自身情况频发,维权事件逐年上升,“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不断被质疑,“拉人脑袋”疑似传销的影子。所有这些黑历史让Infinitus难以“粉饰”。
2019年1月,该报曝光了一份Infinitus内部培训材料《见证无限极——用事实说话》。第64页,Infinitus分享了75个真实案例。主角包括白血病、脑瘫、肺癌等重疾,覆盖山东、河南、湖北、上海多个地方。他们的共同点是,所有在现代医学上束手无策的患者,都因为Infinitus产品奇迹般地康复了。
与“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代替药治病”等官方提示相比,这些“蛊惑人心”的故事真的是无限“奇迹”,可能真假难辨,但各种维权投诉却此起彼伏。据《论文》统计,在OpenLaw中以“infinit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判决206件,其中涉及侵害被害人生命健康的案件4件。
这个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3岁小孩,在Infinitus了凡的夸张宣传下,每天大量服用8个无限量的产品。这期间孩子明显不舒服。由于服用时间不足,了凡还说服患者继续服用Infinitus产品。服用4个月后,孩子被诊断为佝偻病、心脏损害、低血糖等疾病。原因是毒品积累,吸毒,被人民日报无限批评,现在还是没有孩子。
曾受三鹿奶粉影响、患有肾病的河南青少年,一年购买无极杆产品4.6万元。服用后死于尿毒症;重庆癫痫患者服用infinity产品8天后突然死亡;误认为infinity产品可以治疗妇科炎症,变成宫颈癌;高血压患者患有罕见的眩晕。这样的负面事件比比皆是,官司也不少,维权群体越来越大。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Infinitus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2019年5月,Xi有关部门通过虚假宣传、非法直销等违法行为,没收Infinitus陕西分公司590多万元。他被罚款一个月,Infinitus在广东江门开展了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抵制夸大虚假宣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因此次活动,Infinitus荣获“2019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市场”十大正能量事件大奖。
不难看出,Infinitus重视各类维权投诉,积极表态并主动整改。但是,Infinitus的产品终究是吃在嘴里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健康。得到道歉和赔偿的应该是投诉的受害者,没有人能代替受害者原谅Infinitus。积极整改问题是企业的责任。所谓正能量,让人觉得宣传成分太多。
>在消费者眼里,一旦出现的问题涉及到健康安全,多少容易被舆论左右,不满无限极获奖、上央视做广告,其实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和众多受害者无法挽回的生命和健康相比,消费者可能更愿意看到企业务实的态度,而不是用广告提升品牌形象。经销商成"背锅侠",无限极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
从3岁孩童因服用无限极产品导致心肌损害维权事件的官方答复中可以看出无限极是有一套完整的投诉案件处理流程,只是在投诉前期,更多以无限极经销商自行处理为主体,无限极曾多次督促经销商进行妥善解决,直到事态发展到媒体关注,无限极也书面承认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关怀不够,行动迟缓的说法,并进行道歉。
消费者通常会认定,经销商隶属无限极,如果无限极对外说明投诉事件主体仅为经销商和肯定自身产品无问题多少让人感觉是在推卸责任。
对于无极限引用《经销商协议》,指出事件起因均由经销商夸大、虚假宣传引起,无限极表示该行为明令禁止并承担管理措施不力责任,推进事件解决,事后处理经销商完成系列整改,也难逃避重就轻的嫌疑。
据了解,在本事件协商赔偿的过程中,赔偿方为经销商樊某,并非无限极,并要求孩子家属说明其女儿出现的症状属于服用无限极产品的个体差异,与产品质量无关,并要求撤销此前网络和媒体上发表的言论,且不得泄漏协议内容。此后,孩子家属拒绝60万元补偿,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满无限极撇清此事的关系,而无限极却称和解失败系受害方坐地起价临时提高赔偿至100万。
其实无限极在多次重大负面事件和法律诉讼中,多次表态违法、违规行为均是经销商作为,无限极已严格按照《经销商协议》明令禁止经销商进行夸大、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也会严肃处理,可是经销商频繁出现问题,投诉事件也未得到妥善解决,关于无限极《经销商协议》流于形式和推出经销商"背锅"的猜测自然是越来越多。
用金钱试探人性,无限极是否“无极限”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曾指出:10%的利润,资本会广泛利用;20%的利润,资本会异常活跃;50%的利润,资本会铤而走险;100%的利润,资本敢践踏一切法律;300%的利润,资本就敢无惧生死,为所欲为。
无限极利用直销的模式推广产品、招募代理商肯定没问题,只是“无成本创业”和“包治百病的神药”包装的意味过重,毕竟绝大多数人面对金钱和财富的“诱惑”是很难坚守底线的,一旦经销商过于趋利,《经销商协议》也就沦为一纸空文,哪怕投诉不断,官司缠身,逐利的经销商都会放弃为人的良知和内心正义的坚守。
直销的本质应该是把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如果企业利用好直销模式,应该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做好产品的推广,但无限极却把直销模式融入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去了,从传统的产品生产销售商变成了经销商孵化平台,产品反而摆在次要的位子,没有经销商就没有产品销售的理念没错,但顺序应该是用好的产品去吸引优秀的经销商,而非通过大量经销商去吸引更多的买家。
《北京日报》、澎湃新闻就能曝光过无限极的“奖金计划”,无限极的直销员共9个职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业绩要求,业绩达标即可晋升。仅需498元就能开启无限极的财富之路,按当时的推演话术,“下线”1296人,哪怕当月一分钱产品不卖,月收入都有22.68万元。达到直销员职级,子女还能世袭。
如此低门槛的准入,就算无限极有实体产品,一旦业绩成为唯一的考核,恶性循环就很难控制。要晋升就要卖产品、组建团队,放大产品功效,各种“奇迹”见证,各种“暴富”分享成为最好走的捷径,从保养身体到“包治百病”,从普通人到超级富豪,“故事”越讲越精彩,如果没有严格的经销商准入、全面的岗前培训和贯穿始终的督导体系,无限极始终是在用金钱考验人性,低门槛准入的经销商是很难承受住考验的。
结语
无限极的产品到底好不好,有没有本质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关于无限极经销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罪名是早有定论的。至于经销商“拉人头”的方式是否违规暂且不论,长此以往的暴利驱使,所谓直销团队经营注定很难摆脱传销的影子。
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健品的功效肯定是不能过于轻信的,尤其是已经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体是自己的,人家说的再好哪怕是真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正规医院的诊断是有科学依据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百病,多少还是有些心存侥幸的成分在里面。
实际上对于无限极这样的合法直销企业来说,肯定不会轻易去触碰"传销"的雷点,但对于经销商的监督和管理确实也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公众的目光也一定会绕过经销商聚焦到企业身上,如何提高经销商品质,如何将《经销商协议》等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才是无限极未来该好好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