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生态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农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复合生态系统养猪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陈晓林

随着对环保的重视,养猪业的环保压力将持续上升,纠正对环境有害的养猪模式势在必行。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猪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者试图通过饲养管理、生活环境、动物营养等多种途径来提高猪肉的品质[2-4],从而提升肉制品在消费市场的竞争力。有研究认为,生态养猪能有效改善环保压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猪肉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风味,是提升生猪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生态养猪模式符合环保和消费者对猪肉产品质量的要求,是现代养猪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介绍了复合生态养猪模式,并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养殖的优势,以期为未来养猪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复杂生态系统养猪模式介绍

复杂生态系统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解决养猪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复杂生态系统养猪模式是21世纪新的发展模式。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畜牧理论、动物营养理论、环境卫生理论、生物学理论、农作物栽培理论、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指定空间内通过实践和管理,将养猪产业与农业、果业有机结合。

1.1国内复合生态养猪模式

我国养猪业复合生态系统尚无官方定义,但已建立的复合生态养猪体系是围绕环保和安全构建的。在中国,有三种主要的养猪模式,称为复合生态。

1.1.1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

生物发酵床的生态养殖模式[9]依托发酵床所需的特殊菌种,以一定比例的稻壳粉、土壤、秸秆等混合物料进行微生物繁殖,并对猪粪、猪尿进行处理,形成适合菌种发酵繁殖的微生态环境,这些混合物料还可以供猪食用,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增强免疫力,进一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1.1.2沼气池和农牧循环处理新模式

在现代化养殖场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大型沼液池处理猪粪,利用沼气作为能源,为猪场生产和人民生活供电。处理后的粪污以有机肥的形式用于蔬菜种植、果园栽培或生产养殖,形成“猪沼气蔬菜、猪沼气水果、猪沼气鱼”等多种立体生态循环结构,实现环保和农业生产的双相盈利

1.1.3原生态模式

原生态模式根据自然环境和市场情况,利用草原、山林等自然资源养猪,达到生态、环保、物资循环利用等多种目的。

1.2国外复合生态养猪模式

郑亚国[7]认为欧盟推广的复合生态养猪模式最具代表性,该地区推广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与有机食品标志法案》是生态养猪的基础,明确要求有机农业生产和产品流通要符合《欧洲有机法案》的规定。在复杂的生态养猪系统中,将通过饲料和肥料的循环供给,共同发展养猪和种植业,以保证种养结合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正常运行和土壤安全。德国塞尔大学推广的复杂生态系统养猪模式,将传统的集中圈养改为每公顷养10头肥猪,用猪粪作氮肥。为了均匀分配粪便,农民经常驾驶农用车驱赶猪。这种方式类似于我国原有的养猪生态模式,但饲养密度太小,占用土地资源,完全没有进行人工干预,导致土壤对肥料的利用率有限。这种模式只适合生产价格高的高端肉制品,通用性不强。国外对按照生态系统养猪的定义更倾向于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更好的模式,主要包括:养殖区域平衡一体化模式、以有机肥制造为核心的养殖模式、以发酵床养猪为核心污水处理方式的模式。规模化猪场的污水排放能够满足当地法律法规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新能源模式的要求。

2.复杂生态系统养猪优势分析

2.1环保投资优势

我国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后续的草案都在不断完善畜禽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在上海等地区,政府正在适应当地经济和民生发展。

需要,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因此,养猪业在严格的环保要求下对排污有关硬件设施的投入会相应增多。一般规模养猪场排污要达到标准必须配备集污池,深度处理系统以及泥污处理系统等设备。相对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发酵床或者利用土地消化粪污而言,现代集约化养殖场的环保投入相对较高。吴永茂 认为,发酵床粪污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无污染、零排放、无臭气等优势,极易解决部分猪场没有粪污处理设备而引起的环保问题。该研究认为,建设600头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投入总计约6万元。刘明庆等 对江西省定南县龙塘镇杏林农庄“猪-沼-果-鱼”复合生态模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在猪场下方建造60 m 3 的地埋式沼气池,通过对粪污发酵处理,每年可提供N 584 kg、P 2 O 5 321.67 kg、K 2 O 438.33 kg,完全满足复合生态系统中果园肥料的需要量,并且其所排水体水质也得到有效改善(见表1 )。原生态放模式中,完全依靠土地本身对排出的猪粪进行消化与利用,不依赖于现代化环保设备,但需要注重放养过程中猪的活动范围均匀程度,否则会由于粪污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土地丧失种植价值。


表1 杏林农庄示范工程出水水质 /(mg/L)




注 :“—”表示文献中未提供相应数据。


2.2 产品品质优势


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品质的注重程度日益增强。曾经出现的“瘦肉精” 和抗生素对肉品质的负面作用 对猪肉产品消费有较大影响。改善猪肉品质、增强猪肉产品消费者信心也是复合生态系统养猪的重要目的。张兴等 在对比藏猪圈养与放养的研究中发现,放养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 ;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29.71%、42.86%、77.78%(P<0.05);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1.57% ;粗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圈养组相比有下降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 ;同时,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高于圈养组。因此认为放养可以一定程度提升肉品质。在“猪→沼→果”、“猪→沼→菜”等模式中,种植的天然植物对猪肉风味的改善也有报道。赵静 使用苜蓿草粉作为饲料原料依次以0、5%、10%、15%和20%的浓度加入肥猪日粮中,结果表明,10%苜蓿草粉添加量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末重,且10%和15%苜蓿草粉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降低育肥猪的料重比 ;苜蓿草粉添加组对比空白组,其眼肌面积显著较高,且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偏高,对猪肉风味有一定影响。发酵床养猪这一复合生态养猪模式中对猪肉风味和品质改善的报道较少。


2.3 效益优势


简志银等 研究认为,采用发酵床这一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大大节约饲料、水电、人工等成本,还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保设备投入资金 ;根据其统计结果采用发酵床养猪模式在1 500头规模养猪场比传统养猪模式每年可以节约人工工资约12万元,并且可以为猪场在饲料和水方面节约费用,分别为3.9万、0.76万元/年 ;该研究同时认为,使用发酵床养猪每年可以减少1 500头规模养猪场6 160 t的养殖废水排放,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效益。“猪→沼→果”等多位一体模式下所带来的效益更为丰富。以恭城县黄岭村五位一体复合生态模式为例 [23] ,该村在“猪→沼→种植→鱼”模式中的主要效益包括 :(1)每公顷增收稻谷454.5 kg,水果增产率8.6%,花生、黄豆总增产率达26.5%,累计增加产值416.18万元 ;(2)建设8 m 3 的沼气池每年可以节约燃气费900元 ;(3)沼液种植对比化肥种植,可以有效减少成本12 600元/hm 2 ;(3)采用沼肥养猪成本低、出栏快,每头猪出栏可以节约50 kg商品饲料 ;(4)利用沼液养鱼,平均每10 m 2 养殖池可增加850元纯收入 ;(5)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减少种植土地每公顷3 000元的肥料投入。多位一体化生态养殖创造效益多种多样,而传统养猪模式的效益来源单一,不仅依靠猪场自身技术水平,也有赖于猪肉市场行情,因此有较高的风险。复合生态养猪不仅成本低、效益高,同时还可以减少从业人员的风险。


3结论


复合生态养猪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地方就业、减轻环保压力,且在此模式下还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农村地区值得推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人文环境等特点加以优化,以适应地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