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问询已经完成,只差一步。会议前夕,计划了半年的新巴科技上市申请突然遭遇变数。据深交所披露,原定于6月9日进行审核的辛巴科技,在创业板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后突然发生重大事件,其发行上市申请于6月8日被取消。
由此,辛巴科技成为2021年创业板会议前第一家被注销的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中,辛巴科技未披露任何重大事项,不确定其上市申请是否会完全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辛巴科技大会公告后,公司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6月2日,市创业板委员会发布新巴科技审议会议公告,市创业板委员会委员鲍、黄、舒平将参加公司上市申请的审议。6月3日,鲍委员突然申请回避参加辛巴科技评审会,上海市委紧急更换为委员参加评审会。
临时更换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成员,也是今年创业板上的首例。然而,无论是市创业板还是新巴科技,都没有说明宝为什么申请退出,与新巴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经历了两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辛巴科技是否还能正常登陆创业板市场,还有多少问题等待公示?
从010年到1010年,辛巴科技在R&D从事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交叉带分拣系统、自动化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等物流设备。
纵观辛巴科技的创业发展,可谓一帆风顺。辛巴科技成立于2015年,当时的客户主要是服装行业的客户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承包商。成立第二年,新巴科技迅速切入快递行业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成为快递巨头大云的供应商。
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新巴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8亿元、8.12亿元和10.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07.08万元、4675.09万元和1.03亿元。
(图:新巴科技近三年营收)
2020年11月4日公司IPO申请获受理,同年12月1日进入询价阶段。截至2021年4月28日,辛巴科技顺利完成三轮问询,等待创业板市委发布。
若不是此次重大事件,新巴科技将以4.81亿元的募资计划登陆资本市场,正式建立自己的自动化物流设备生产基地、R&D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新巴科技从成立到上市,短短五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碾压了创业板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远超其服务的快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来,辛巴科技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一直采用“轻人力”的运营模式。公司既没有生产场地,也没有专门的生产加工人员。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数量也较少。
新巴科技披露,各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84人、134人、229人,人均营业收入分别为716.39万元、744.85万元、571.06万元。
这意味着,通过为客户提供以自动分拣、运输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辛巴科技可以通过快递快速服务同行业上市公司。
今日国际成立于2000年,2016年登陆创业板,也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2019年至2020年,今日国际业绩翻倍,营收分别为7.12亿元和9.3亿元,净利润4751.48万
新巴科技表示,现阶段公司主要专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等产品,产品品类较为单一
。凭借不能自己生产的单一产品解决方案,欣巴科技无论人均业务收入,还是盈利能力均完胜同行业上市公司。独立性受质疑
成立短短五年时间,欣巴科技如何实现逆袭市场?创业板上市委三轮问询,连发51问,其中重点关注公司实控人的历史变革、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客户来源情况、营收真实性等问题。
事实上,欣巴科技能够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其背后难以摆脱之前实控人的影响。
2015年3月,欣巴科技刚成立时,是由朱玲燕、金卫平、李海星等三名自然人以现金出资方式设立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5%、30%、5%;2015年7月,朱玲燕将其持有的欣巴有限全部股份转让给金卫平。
2015年8月,上市公司永利股份以2249万元的价格对欣巴有限进行增资并持有欣巴有限51%股份。实际控股两年后,2017年12月,永利股份将其持有的欣巴有限26%的股权以156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金卫平。
2017年12月29日之后,欣巴有限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金卫平。经过历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后,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金卫平直接持有欣巴科技43.50%的股权,并通过上海欣阔、上海欣珩间接控制公司合计4.02%的股份。因此,金卫平为欣巴科技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永利股份仍持有欣巴科技12.96%股权,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图说:欣巴科技股权构成)
历经三次实控人变更,截至2018年公司报告期开始,欣巴科技的实控人才变更为金卫平。
值得注意的是,欣巴科技三次实控人变更中,金卫平的出资方式非常少见。2015年7月,朱玲燕转让欣巴有限1300万元出资额(实缴520万元)给金卫平,双方约定金卫平可以在5年内完成股权转让款支付,并且按照10%年利率支付占用费。
2017年,永利股份向金卫平以1560万元的对价转让欣巴有限26%股权时,金卫平支付的股权转让款中1500万元来源于上海活炻投资的借款,剩余资金来源于其自有资金。
金卫平的上述借款和利息直至2019年8月才全部清偿完毕,其还款来源多是欣巴科技的后续分红和股权转让获得。
换句话说,欣巴科技的现有实控人几乎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就获得了拟上市公司的实控权。前期的投资人、永利股份等与金卫平和欣巴科技背后有着多深的关系,才能如此鼎力支持?
欣巴科技的实控人变更因此受到市场和深交所的多次质疑。深交所问询,要求欣巴科技重点说明历次变更涉及的背景、原因,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定价是否公允,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等。
深交所甚至直接质疑,欣巴科技相关股权变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与公司共同生产、共用采购、销售渠道、共用原材料、为公司提供外协的情形,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为公司承担成本费用、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等情形。
欣巴科技认为, 2017年12月,永利股份转让控股权后,欣巴科技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的经营具有独立性。但是其与前实控人和现在股东之间的业务交集难以让投资者信服。
公开资料显示,永利股份是国内轻型输送带行业的龙头企业,专业从事各类轻型输送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永利股份的客户市场与欣巴科技有着共同的交集。
2015年开始,永利股份就持续关注下游行业应用市场,彼时入主欣巴科技就是为了布局下游市场。奇怪的是,2016年,欣巴科技通过参与韵达股份招投标快速切入了快递行业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业绩开始大幅提升,永利股份却选择把控股权拱手相让,其背后的逻辑难以让投资者琢磨。
在对深交所的问询回复函中,欣巴科技称,报告期内,永利股份及其实控人等不存在与公司主业相同或相似情形,不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情形,不存在通过不认定永利股份实控人为公司实控人来规避同业竞争、股份锁定的情形。
成长性疑问
实控人变更后的欣巴科技在报告期内快速实现了业绩飞升,满足了上市要求,但是独立经营下,其成长性是否能够长久?
招股书中,欣巴科技提示经营风险称,公司面临着客户集中、行业集中的经营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最终客户属于快递物流行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97.24%、99.08%、99.45%。
按同一实控人合并口径计算,欣巴科技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达89.25%、95.42%和85.56%,其中来自于韵达股份的收入占比分别达68.47%、65.05%和46.85%。

(图说:公司报告期前五大客户)
欣巴科技认为,短时间内,公司来自快递物流行业的收入占比仍将相对较高。如果未来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投资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如公司不能持续获取新的大客户,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存在因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
事实上,客户集中度高也是欣巴科技所处行业的普遍现象,如2019年同行业公司中,德马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达29.12%,兰剑智能达70.87%,今天国际达68.55%,东杰智能达39.43%,天奇股份达29.47%,音飞储存达28.09%,中科微至达93.40%,欣巴科技达95.42%。
业界人士指出,快递行业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三通一达、顺丰快递、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巨头的上下游供应商基本已处于稳定状态,相关产业链公司难以再实现市场突破,成长性或将受到掣肘。
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欣巴科技的经营现状难言优势明显,公司依靠租赁经营场所,轻资产、轻人工模式运营,没有自己的生产团队,可谓是依托提供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公司的利润被上游供应商和第三方安装公司等中间渠道分食。
毛利率是公司获利能力、产品定价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的综合体现。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欣巴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51%、21.13%、20.50%,大幅低于行业平均3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欣巴科技已因重大事项,上市申请被取消审核,其实控权、成长性、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有待说明,公司是否还会卷土重来仍然未知。不过,其被质疑的问题或许可给正在冲刺科创板的中科微至提供借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