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郑州创业孵化园 一起创业吧

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河南商报记者刘洪祥/图

河南商报记者

王雷斌杨桂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到河南创业,实现了自身价值,为河南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么,目前河南有哪些政策来保障留学生创业呢?

[趋势]

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到河南创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创”的不断推进,不少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名海外留学生回国,比2012年增加15.96万人,增幅为58.48%。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生比例也从2012年的72.38%上升到2016年的82.23%。

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翠伟对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海归人数不断增加深有感触。“近年来,郑州高新区越来越重视海归创业人才。早些年,高新区还没有出台针对海归创业人才的相关扶持政策。”张翠伟说,近年来,高新区出台了许多支持海归的政策。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得益于郑州高新区慷慨的创业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高新区创业。郑州高新区还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专门服务留学生创业。

在郑州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团队中,有很多像约克信息有限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

[政策]

河南多项政策支持海归创业

11月24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智汇郑州”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为“重金投资人才”,郑州将奖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平台。例如,郑州市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一次性给予市级财政补贴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

在做市商方面,入驻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或三年内成立的创业企业的做市商,入驻创新创业载体产生的租金按照不超过50%、最高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此外,郑州将建立河南省国内外重点人才数据库,加强与河南省国外人才的联系,吸引他们来郑州创新创业。

在奖励方面,以海外人才工作站为例,打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郑创新创业的渠道。考核结果显著的,奖励金额从5万元到10万元不等。此外,郑州也有大动作,拿出高达1亿元的项目产业化资金,支持郑州的重大项目。

除了郑州,河南其他城市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留学生创业。如开封市实施“汴梁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开封市创办企业,受益财政将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阶段给予其不少于5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

对落户开封的创新创业项目,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由企业注册地负责提供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5年内免租金;如果自己租用生产办公用房,将根据市场价格给予相应的租金补贴。

[服务]

11个留学生创业园

服务海归创业

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是郑州经济开发区打造的重点精品

科技企业孵化器。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近200家,海外归国人员229名,其中“千人计划”7人、“百人计划”3人、“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13人。


目前,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驻的有卡卡视界、埃文科技、景安网络,河南留创园创业苗圃及双创基地两家专业性孵化器第四象限和豫满全球等知名企业。


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招商部经理常裙琦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下一步,河南留创园继续面向海外留学人才,在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企业成长链上,嫁接政策、资金、人才等优质基因,扶助留学创业科技项目健康成长。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内共有11家留学生创业园。


河南省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南省将在十八地市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生搭建联动的创业体系,让每个地市的留学生都能找到相关的服务机构。”这名负责人说。


【专家】


郑州人才政策需要更细化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林风霞认为,河南应该比照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吸引海外人才创业就业的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海外人才创业就业政策,通过创业项目扶持、人才安家补贴、子女入学等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河南要搭建智企合作对接平台,宣传我省创业就业的政策,推动海外人才与本地企业、本地资本相结合。”林风霞说。


中美国际创业港董事长王为工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人才只有在合适的土壤,才会生根发芽,因此,引进人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人才留下来,他建议相关部门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制定海外人才居留、就业、创业等方案,让不同的人才在郑州得到适合的生长土壤。


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选择目前所在城市的缘由分别为经济发展、人脉关系、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多元文化和城市包容性,其次为产业基础、公共资源和人才政策。


此外,房价等生活成本低也是海归选择某城市发展的重要理由。另外,该报告还对海归薪酬部分进行调研,数据显示,44.8%的海归收入在6000元及以下,83.1%的海归认为专业和工作岗位不契合。


【链接】


国务院18部委通力破除


留学生创业创新壁垒


去年年中以来,国务院18部委合力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清障搭台”,破解难题。这一切,缘于李克强总理的一次批示。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6月,有份材料集中反映了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中遇到的烦恼和障碍,其中突出表现为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六难”。李克强总理在这份材料上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合力研究解决“六难”问题。总理批示后,国务院18个相关部委雷厉风行行动起来,合力破解材料中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为破解优惠政策碎片化造成的了解难、享受更难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提出包括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共28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以宣讲、公示等多种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度和精准度。


而对于申请户口难、子女上学难等不少归国创业人员遇到的普遍性困难,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放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手续;教育部有针对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解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