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护理专业创业优势 护理学创新创业项目

今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发布《关于开展“有温度的护理服务”活动方案》,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提高护理团队主动服务意识,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品牌。活动由院长、护理部主任带队,各科室因地制宜开展具有科室特色的活动。方案实施几个月后,反响强烈,受到患者及家属包括医护人员的好评。

现在,借助“中国护理管理”微信平台,与大家分享这些创新的护理服务案例和经验。

案例一:给病人穿棉衣

这项活动是由急诊室的护士长肖坤发起的。现在,在医院的综合服务中心,每位接诊护士都会为来医院就诊需要额外衣物御寒的患者免费租借军大衣。这一事件始于今年年初。当急诊室的护士张秋萍看到病人穿着单薄的衣服时,他顺手给病人穿上了棉大衣。之后,患者及其家属专程回到医院,为她献上一面横幅。于是,引发了“给病人穿棉衣”的想法。五件军大衣由护理部出资购买,患者借用时只需登记,无需付款或押金。投入使用后从未丢失,患者可自愿归还。如果没有特别的污垢,军大衣应该每周在洗衣房清洗消毒一次。

案例二:发光贴纸

晚上关灯后,病房一片漆黑,病人遇到紧急情况找不到呼叫器或床头灯。因此,在呼叫器和床头灯上贴上发光贴纸,方便患者在夜间出现情况时及时找到床头灯和呼叫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案例3:贴身袖口

因为夏天天气炎热,病人不喜欢穿病人的衣服。对于需要心电监护的患者,袖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患者不舒服,容易造成压伤。在需要监护的患者前臂上侧做一个短的棉袖带,可以保护患者的皮肤,吸汗舒适,减少交叉感染。每个心电监护仪都配有两个套管。患者出院后,袖口与白大褂一起回收、清洗、消毒,留作下次使用。

案例4:患者需求卡

为解决特殊患者沟通难的问题,护士们为“患者需求高频”手绘了一套暖心的“患者需求卡”。

案例五:许愿墙

找一个窗口提供好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架起“心愿墙”,满足患者对未来的憧憬,出院患者对患者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真诚感谢!

案例6:泵

病房一角设置了免费打气筒,为使用轮椅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方便。想拿就拿,想借就借,给陌生人信任,给每个人温暖。爱泵5月份上墙已经6个月了,从来没有丢过。

案例七:宝箱

切药刀:由于心血管患者有时会服用一半或四分之一的口服药物,有些药片太硬,很难打碎,所以在宝箱里放了一把碎药刀。

一次性水杯:很多患者第一次入院时没有自带水杯,口渴或需要立即服用

药者,因此百宝箱为患者提供了一次性水杯以备患者的不时之需。


③暖心小剪子:长期住院患者日常生活经常会用到小剪子,因此为患者提供了贴心小剪子。


以上案例只是该院众多创新服案例中的几个。该院门诊还提供共享轮椅,为手术患儿提供遥控小汽车作为转运工具……该院护理部马莹蕊主任对护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服务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其实,所谓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即用心服务,真正立足于患者角度,发掘患者的隐性需求。


大家可以从护理的每一项操作细节着手,也可以从服务的每一步流程去推敲,想一想“如果患者是我的父母、儿女、兄妹”我们会怎么做?可能我们会在他住院的第一时间送去安慰;可能会特意为他铺上一床整洁温暖的被褥;可能因为他血管不好,提前在输液前细心地热敷;在去检查前帮他确定好检查时间,更会耐心的为他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调护方法。有温度的服务可以是每天洋溢的一张笑脸,每次沟通前的一声问候,可以是冬日病房中的一个盎然生机的小盆栽,一个充满小感动的生日祝福卡;更可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护患联欢……


对于这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各位同道怎么看?欢迎文后留言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