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双向波动越来越明显。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来看,总体趋势是由涨转跌,由跌转涨,然后再次贬值。在双向汇率波动的环境下,如何管理好汇率风险,对企业尤其是国际业务活跃的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企业如何认识外汇风险管理?存在哪些误区或薄弱环节?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如何看待未来汇率走势?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
汇率避险意识发生积极变化
“我们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全球运营。目前,我们的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6种支付和收款货币。我们始终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将汇率风险纳入日常经营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影响。”TCL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了解到,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加大“汇率风险中性”的宣传引导力度,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意识发生了积极变化。2020年套期保值率为17.1%,较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增长。
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仍存在“顺周期”和“裸奔”行为。有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甚至有的企业不进行任何汇率套期保值;企业顺周期的金融运作通过资产负债的货币错配积累风险敞口,赚取汇率升值和贬值的收益,同时也承担汇率升值和贬值的风险。
对此,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中性汇率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一是要理解汇率的不可预测性,理解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二要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大起大落,审慎安排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自身汇率风险管理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合理管理汇率风险;第四,要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定和可持续,不要以对冲盈亏来谈英雄。
“人民币波动趋势明显强于美元指数波动趋势。换句话说,外汇市场更容易形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交易策略,导致出现趋势性多头或趋势性空头的博弈交易,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长期偏离均衡汇率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金斌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市场交易主体落实“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旨在减少纯汇率趋势交易行为,强调汇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多措并举合力应对汇率风险
降低企业汇率风险需要企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其中,外汇衍生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外汇市场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水平。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企业汇率套期保值服务工作:
一是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这是汇率套期保值的前提。有必要引导企业认识到这一点
三是加强银行基层外汇业务能力建设。外汇套期保值专业性强,人员培训周期长。很多银行总行自营和做市能力强,分行对客户和展业能力弱。基层很难成为企业
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汇率避险方案。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银行基层服务能力至为关键。因此,银行需着手在分支行培养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汇率避险服务。“中国外汇市场持续发展,可以有效满足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上述负责人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外汇局积极推动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断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参与主体,优化基础设施,增强交易便利性。
具体来看,一是外汇衍生品市场已基本具备国际成熟产品,目前已覆盖即期、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普通欧式期权等主流交易品种。二是外汇衍生品市场参与银行覆盖全国各地及各类银行,截至2020年末,国内已有115家银行具有对客外汇衍生品资格,包括大中小型和中外资各类银行,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基本不存在空白。三是外汇衍生品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场景,适应市场需求。2020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约30万亿美元,较2005年汇改时增长了22倍,其中60%是外汇衍生品交易。
“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积极推动支持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相关工作,包括建立健全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推动金融机构丰富避险产品,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便利市场主体理性判断外汇市场形势;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上述负责人表示。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未来,汇率走势如何,依然备受市场瞩目。
人民币汇率变化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政策处于常态化状态,国际收支运行稳健,外汇市场更加成熟,这些因素将继续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汇率作为一种相对价格,其未来走势变化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市场变化等因素共同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既有支撑因素也有抑制因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同样认为,从各方面因素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短期不具备大幅贬值或升值基础。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运行,双向波动常态化,人民币走势有涨有跌,这也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最大风险在于赌人民币“单边”走势。
周茂华表示,国内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在全球表现突出,国内深化改革开放的效果持续释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宏观风险趋于收敛、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人民币汇率“稳”的基础牢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 进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