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想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他说:市场变化太快,任何变数都可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一直在为生存而战。
他说:没有时间制定任何战略,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所谓的战略。我在思考生存和更好的生存。他说:地上有很多钱,但人们就是看不到。
他说:我只看到小利进进出出,没有看到远处的大钱。他就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
年轻和痛苦是财富
1963年的一天,舟山马木农场在杭州招聘青年知识分子。无论家庭构成如何,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当时,对于厌倦了在杭州街头叫卖的宗来说,意味着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宗后卿十八岁的时候告别了母亲。年轻和痛苦是财富
后来,宗了解到,马木农场原本是一个劳改营,被当地人称为“舟山西伯利亚”。它不仅人迹罕至,而且不适合人类生存。让他们绝望的是身体上的折磨,劳动量非常大。每天,他们要么挖沟修坝,要么拉土堆石。超负荷的劳动让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难以忍受,脆弱的人晚上甚至会在被子里哭。
宗后卿少年时,瘦弱的身体背着石头,打着石头,挖着壕沟。事实上,马木农场自虐的持续甚至没有想到会持续这么多年。只是从那时起,“遇到困难不被吓倒”的思想才成为宗血肉之躯的一部分。
1988年,宗的校办工厂为中国生产花粉口服液。作为“中国”的代理人,宗有时不得不满足对方的一些额外要求。
那年中秋节,宗带领员工到公司帮助清理仓库,从事所谓的“义务劳动”。宗后卿拼命寻找,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他别无选择。
杀了老板
1991年夏天,杭州清泰街160号娃哈哈集团总部,这里热闹非凡。电话、电报、信件不断被人送去取货,门口挤满了前来取货的车队,堵住了公司的大门,有时甚至需要警察帮忙维持秩序。“娃哈哈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名词。
自1988年以来的三年里,产能扩大了60倍,利润飙升了100倍。宗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而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在杭州已经家喻户晓了。然而,由于生产车间有限,产能严重不足,这成了宗最头疼的问题。
对宗来说,杭州罐头厂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杭州罐头厂曾经是中国十大罐头厂之一。但是历史不能拿来当饭吃,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20世纪90年代,外贸订单锐减,产品积压,负债上升。杭州罐头厂很快陷入了不可持续的尴尬境地,基本生存成了问题。
时任市委秘书长沈哲寿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考虑合并杭州罐头食品厂。杭州罐头厂复活了,娃哈哈又能成长了。
这正是宗后卿想做却不敢做的事,他吞并了杭州罐头厂。然而,阻力出乎意料地来了。在领导面前,宗是“好人宗”,而“坏人宗”却成了杭州罐头厂的公敌。
合并,罐头厂员工不同意,娃哈哈员工不太高兴。各种声音和对立力量自发汇聚。
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宗表示,合并后将平等对待罐头厂的老员工。奖金和工资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待遇也只比以前多,没有比以前少。听完之后,罐头厂的员工们纷纷鼓掌。宗后卿,成功了!
15px;">宗庆后喜欢电影《教父》里这样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遭遇商战
使用小伎俩挖来人才研发儿童营养液,用小鱼吞大鱼的方式兼并罐头食品厂, 现在来看,宗庆后一路是“得寸进尺”走过来。30多年来,宗庆后带领娃哈哈迈过一个又一个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街边小厂成长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在宗庆后心目中最大的坎还是后来的娃哈哈与达能之争,也险些让宗庆后失去自己一手创办的娃哈哈。

1995年底,正是娃哈哈发展的紧要关头,在果奶市场上与乐百氏的鏖战又正陷入胶着状态,美食城项目受阻,发展机遇正在消失,宗庆后知道娃哈哈需要加快扩张。
而达能集团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饮料集团之一,全球拥有近9万员工。对于达能,宗庆后给它打了一个不低的分数,80分。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宗庆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达能的历史却让宗庆后颇为警惕:这是一家资本主导企业,它壮大的历史,是不断并购和抛售。它通过在全球各地收购优秀品牌,实行本土化、多品牌的战略目的。
达能集团为了限制宗庆后的权力还特别规定:在日常经营中,凡超过一万元的开支都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那时娃哈哈每年的销售额接近十个亿,一年下来,可能要跑十万趟,这项规定让宗庆后寸步难行。
2009年9月30日中午,在北京希尔顿酒店,娃哈哈和达能举行了和解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发表声明:作为和解方案的一部分,达能和娃哈哈将终止现有的合资关系。达能集团同意将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以大约三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娃哈哈。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这场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这意味着达能彻底告别了娃哈哈,一场旷日持久的商战终于以娃哈哈的胜利而告终。

在身败名裂的威胁之下,在全球500强这样的强劲对手面前,我选择了公平。我很庆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事中,我做出了该做的选择,我没有辱没自己,也没有愧对娃哈哈和中国人。
对于娃哈哈的未来,宗庆后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说:对于企业讲,满意的程度是跟着企业发展不断变化而变化,那这样一个企业才能基业常青。达到这个目标就满意了,那你后面就不发展了,后面也就衰退了。不进则退,人家进步了,你不进步,还是远为他你就变落后了,你就变衰退了。所以我们做企业要永远去创新驱动发展。
编导:王日升 新媒体: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