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尚宇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已是一周年。作为一种战略布局方式,许多科创板公司都推出了针对高管和员工的资产管理计划。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科创板133家上市公司中,有42家科创板公司参与了科创板员工战略安置计划,占比30%。其中,共有20家券商及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作为管理人参与,48名科创板员工参与了科创板战略配售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资产管理计划”),累计浮盈70.46亿元。
其中,7月22日,5家券商的资产管理计划迎来解禁。
对此,宝信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技创新板较早上市公司战略配售获得的浮盈已经是投资金额的数倍,部分投资机构减持意愿强烈,可能会先兑付本金和部分收益。但科创板多元化减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解禁带来的压力。即使解除员工持股计划等中长期资金,短期内减持意愿也可能不大。但也有一些整体估值偏高的不合理标的,谨防套现可能会更快。”
科创板核心人才是关键
股权激励来“助攻”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员工可以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本次发行的战略配售。分配给前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10%,并承诺本次分配股份的持有期限不少于12个月。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与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的后续投资相比,规定中参与战略配售的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的制定是“是”,即由公司自主决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科创板市场开放以来,共有20家券商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先后发布了48个资产管理计划,涉及42家科创板公司,累计浮盈70.46亿元。也就是说,在133家上市科创板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科创板公司参与了资产管理计划。
目前有两个浮盈超过5亿元的科创板资产管理计划。国盾量子“国源证券分公司国盾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配200万股。虽然国盾量子在今年7月份上市,但其惊人的涨幅为该资产管理计划带来了6.36亿元的浮盈。与此同时,金山办事处的“CICC丰众七号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紧随其后,浮盈6.09亿元。
目前,科创板公司渴求高管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特别注重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上市之初,中微公司在公告中就表示,关键技术人才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公司通过全员持股,有效提高了关键技术人员和R&D团队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关键技术人员中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保持持续R&D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安排等措施保证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赵雅珍
5" class="stock-word">交控科技公告显示,本次发行的战略配售由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和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本次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管计划组成,跟投机构为中投证券(2019年7月26日更名为中金财富),发行人高管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中金公司丰众6号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资管计划中,包括了董事长至证券事务代表在内的27名高管及核心员工,共缴款认购345.6万股,限售期为12个月。同时,虹软科技、心脉医疗、安集科技、乐鑫科技的资管计划分别获配205.45万股、154.21万股、40.72万股、84.06万股。至此,据《证券日报》记者测算,截至7月21日收盘,首批5只资管计划累计浮盈为8.39亿元。其中,心脉医疗的“国泰君安君享科创板心脉1号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浮盈最高,为4.04亿元;该资管计划共有33位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其余交控科技、虹软科技、安集科技、乐鑫科技的资管计划浮盈分别为9510.91万元、1.06亿元、1.32亿元、1.02亿元。
在减持方面,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来看,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通过集合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在二级市场减持参与战略配售获配股份的,应当按照本规则关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首发前股份的规定履行相应信息披露义务。
对于科创板解禁潮,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的看法很积极,其认为科创板解禁反而将带来更大机遇。一方面,解禁对市场或有短期冲击,但影响相对有限,反而可能是“黄金坑”;并且,伴随解禁落地,流通筹码扩容,将为机构集中增配科创板提供入场机会。未来,伴随科创板指数出炉、科创板基金发行、以及存量资金增配,科创板有望迎来巨幅资金定向增配。因此解禁若带来“黄金坑”,很可能成为三季度“科创牛”的起点,看好其带动科技板块成为市场主线。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