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阿里巴巴正规手工活 安阳有没有手工活不要加盟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国粹、老手艺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老字号品牌通过不断创新“活”在淘宝上,加速与现代时尚、日常生活的紧密融合,以新潮流、新生活方式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淘宝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就很明显地显示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淘宝吸引了全国近50%的“非遗”、超过70%的中华老字号和数万商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传统文化品牌的消费者中,超过7成成为80后、90后群体。与2017年相比,90后消费者的年订单增长了50%以上。

专家表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销售,而是一种生产方式,让传统文化呈现出更年轻的形态,并深入到消费者中。谁占据云,谁占据消费端,谁就掌握了市场资源。

非遗老字号“碰撞”年轻消费群体

在淘宝平台上,一大批传统文化设计师和“非遗”匠人正在通过创新融合,让“非遗”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相遇碰撞。

魏洪刚,出生在一个四代面人的家庭,九岁开始和面。他在酒店里捏面人做装饰品,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庙会上摆摊。2013年12月,在朋友的建议下,魏宏刚开了“绵仁威淘宝店”。“这已经失控,订单量大幅增加。”魏洪刚说。现在,魏宏刚的网店已经两冠,连续两年被评为卖黄金的。魏洪刚通过改进面条工艺制作出可食用的面条材料,一年销售几十吨。作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魏面塑的传承人,他还在数百所幼儿园开设面塑班,如今已“招生”上万人。

在福建的古村落习之,阿吉和他的家人把客家米酒做成一张名片。临近春节,门店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平日的5倍。阿吉的淘宝店“九湖米酒”也成为连接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文明的窗口。一位韩国顾客品尝了他的米酒后,来到中国寻找美味米酒的酿造地。

此外,仅淘宝惠池频道就有“白酒狐狸米酒”“年糕哥”等300位老匠人。今年淘宝年货节期间,淘宝会驰频道传统手工食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8%。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产品碰撞,让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5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在淘宝上实践传承,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淘宝商家遍布全国。

数据显示,非遗老字号70%以上的消费者是80后、90后。淘宝上老手艺新活力的背后,是淘宝连接的亿万热爱传统文化的消费者,更有市场拥抱老手艺。据专家介绍,这意味着传统文化呈现出年轻化的形态,深入消费者。抓住移动电商和新零售的机遇,让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相遇,有望找到传承老品牌的新途径。

"必须挖掘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增强其流动性."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张建军说。

互联网和新零售带来更大空间

随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赋能,老品牌和非遗品牌正在向年轻化、便捷化和时尚化转变,不断满足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栓居”是东来顺的创新子品牌。2018年8月,“栓子居”进入北京盒马鲜生十里堡店,首次接入新零售运营体系。通过盒马自动化的收银系统,“局”的日常运营数据一目了然,线上线下结合

带来了效率提升。经营4个月后,东来顺极大地认可了盒马的新零售经营理念,基于大数据和新零售的特点,目前双方一起开启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商品研发。


“这是东来顺第一次尝试新零售,我们与盒马的合作非常顺利。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希望下一步伴随盒马在北京的快速布局,涮局也可以搭上这趟高速行驶的列车,一起为盒区房住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东来顺集团党委书记周岩峰说。


新零售使老字号重新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家常”,而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泸州老窖、老干妈、六神花露水、大白兔奶糖等品牌纷纷开始跨界合作。


2018年6月6日0点,六神花露水味的Rio鸡尾酒,刚上线17秒5000瓶即被秒光。泸州老窖方面透露,首批2万瓶香水上市几天即已售罄,这一跨界还带动了该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销量增长941%,页面浏览量增长1870%。值得一提的是,谢馥春、孔凤春、美加净等品牌的95后粉丝量占比均超过30%,谢馥春更是超过40%。


此外,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和新国货借助着天猫平台扬帆出海。章丘铁锅、张小泉、王星记、朱炳仁铜、上海手表等正在成为海外游子的乡愁寄托。如今,张小泉在全球20多个国家都有销售点。其中,品牌售价近400元人民币的套刀,在澳大利亚每年可以卖掉数万套。


以淘宝为代表的平台,为非遗和老字号的传承提供了广阔舞台。抓住移动电商和新零售的机遇进行产品和营销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是非遗和老字号在新时代的新机遇。


淘宝非遗负责人陈银介绍,目前,在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有超过7成老字号在淘宝、天猫开店。通过拥抱新零售,老字号品牌重新具备了打造爆款的能力,也获得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这些路径的核心是保护和传承。”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处长张志云表示,市场做了很多开发,产品做了很多销售,培养了大量的粉丝,最后实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老字号助力非遗传承发展,老字号助力非遗巩固和保护,老字号最终也助力或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建军表示,“+互联网”不是只加销售,更多的是加一种生产的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就叫“云网端”。“以后所有的流量都来自于我们的终端,生产加工制造全部都放在云端。谁占领了云端和消费端,谁就把握了市场资源。未来在互联网+这个方向上,有必要对老字号进行引导和驱动。”张建军说。


“指尖经济”拓展脱贫新模式


非遗和老字号在淘宝“活”起来,除了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山东博兴湾头村,草柳编这门古老技艺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06年,从湾头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贾培晓回到村里,成为湾头村第一个通过淘宝销售草柳编的村民。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草柳编已发展成当地特色产业,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式,不仅惠及本村村民,更辐射带动周边十多个村庄,实现经济薄弱村的整体脱贫。作为湾头村的触网领头人,贾培晓还受邀登上了联合国论坛,向全世界讲述中国农民的淘宝创业故事。


在山西和顺,另一项非遗技艺——和顺牵绣也在淘宝绣出了脱贫新希望。和顺牵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千年历史和精湛技艺,但一直没能走出太行山。2018年,阿里巴巴“生态+产业”平衡发展模式与牵绣这个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化学反应。2019年1月,近三万份和顺牵绣、和顺原醋礼盒在淘宝第一次开售就被秒空。


此外,包括福建龙岩的客家米酒、云南新华村的手工银器、贵州黎平县的侗绣、山东博兴湾头村的草柳编、河南许昌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在内的,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技艺、工艺都在淘宝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品牌产业。


专家表示,借助互联网,将贫困地区的非遗产业变成脱贫生产力,将“指尖手艺”变成“指尖经济”,已成为淘宝上行之有效的脱贫新模式。


张志云认为,非遗和老字号的传承和创新有很多路径,网购+文创、+科研、+扶贫……可以做的事非常多。“以扶贫为例,很多贫困地区同时也是非遗项目非常集中的地区,亟须保护开发,也亟须发展和振兴,这个过程中,非遗和扶贫的结合是一种路径。借助淘宝等电商平台,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把非遗资源变成非遗经济。”张志云说。


据介绍,淘宝正在探索“平台+企业+非遗手艺人”的新模式,即将启动的淘宝“青年造物助力非遗”项目,将联合优质淘宝商家深入非遗贫困地区,将当地特色非遗产品与箱包等时尚设计相结合,帮助非遗手艺人持续自我造血,实现更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记者 班娟娟 实习记者 郭倩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