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原稿
“田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环绕火星,“嫦娥五号”收集月球物质返回地球,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无人出租车开始体验城市间免费试乘.2020年,中国科技创新克服疫情影响,以饱满的活力书写了傲人的一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被提及43次,成为高频词。
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代表认为,国家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动能,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让企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要把握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在此背景下,多部门正在展开新一轮部署。科技部此前表示,将启动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包括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领域创新型龙头企业,围绕企业布局科研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工信部将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3-5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万余家。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培育创新型企业,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建立重点扶持企业名单,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孵化器集群,分步培育科技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实施企业R&D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并将制造业企业的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税收优惠将用于鼓励企业增加在R&D的投资,重点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据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介绍,这种顶层支持让科技企业代表倍感温暖,对国家继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充满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升表示,目前我国还存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足、企业在R&D投资少于发达国家等问题,亟需破除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必须支持企业加大R&D投入,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政策。”马永升说。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之力引领产业升级
yle="font-size:15px;">从高铁到太空探索,从新能源汽车到移动支付,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促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实践,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活力。创新正持续激发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物联网为例,2020年,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最多、创新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表示,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主体,要增强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创新之力”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力,增强定义产品、市场、商业模式的能力,带动消费升级。
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近日公布表示,到2022年要建设100家标杆性无人工厂、打造1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培育10家世界一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家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对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在标杆性无人工厂专项行动的推进过程中,预计将新增1万台机器人,拉动新增投资300亿元,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数字技术是决定未来的胜负手,将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加快建立“工业大脑”,推进数字技术在生产领域全面地应用和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要点之一是提振内需,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国内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告诉记者,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加快新基建建设,以“新IT”赋能各行业的智能化变革,让各行各业能够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消费,从而推动数字经济、智慧经济的发展,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速。
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创新展示中国力量
回望“十三五”,五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至2.21万亿元,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
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支撑作用。
“无论是制造强国还是网络强国,都需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危机和变局中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新的跃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应从点的突破和领域技术突破迈向创新生态系统能力的全面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科技董事长郑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驱动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中国制造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参与到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就必须要依靠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也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已转向新发展阶段,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地发展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构新发展格局。
“同时,科技创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我们要依靠科技的自立自强来保障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同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的历史机遇,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战略主动。”高鸿钧说。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从全球百年强国竞争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比拼是关键。强化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我国科技纵深化改革,不仅是实现经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