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培四川在线记者郭景文
11月2日,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上,来自湖北武汉的诗人、《中国诗歌》主编阎志根据在武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畅谈“抗疫诗歌的时代责任与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意识”。阎志认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许多诗人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实践,坚持诗人仁学的文化传统,用积极的抗疫行动和感人肺腑的诗句来释放善良,表现强烈的家国情怀。
《中国诗歌》 主编阎志。(向宇 摄)
阎志直言,疫情引发的对人类重大主题的思考,对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英雄主义,也将成为未来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诗人在对时代精神的宏大叙事和歌唱中,更应注重细节,描绘个人在抗疫斗争和大时代中的微观具体表现。“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经历,值得文学作家和诗人关注。”它以诗人特有的善良和共情,聚焦疫情后环境中个体的内心交汇,刻画每个人的内心感受,让诗歌真正写出时代的记忆。
在论坛上,阎志还强调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诗歌虽然无法抵御病毒的传播和拯救生命,但在疫情之下,抗疫诗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微观科学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一定会在大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阎志还表示期待抗疫诗要注意一些“反思精神”。灾前预见性更重要,灾中建设性更重要,灾后反思更重要。灾难让我们经历了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了山河壮阔的挣扎与救赎。诗歌需要反思和总结。“让诗歌成为永久的丰碑,才能不断激发力挽狂澜的能量价值,让大众在不可预知的未来面前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