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郭子硕
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了,但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了。我们应该如何投资?
6月18日,国有银行广州分行一位财富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接到通知,存款利率可能在两周内下调。不仅是我们家,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会下调。"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发现国有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为3.85%(三年期),而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可达4.13%(三年期)。
多位银行账户经理也证实,近期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定期存款利率反弹。
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财新报告显示,拟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在改变定价模式的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分。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大银行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通常在央行利率中上浮40%,而中小银行的浮动利率可以达到50%。
业内人士表示,自律机制将全国性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限设定为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4倍;对于特殊情况和小银行,经允许可以提前申报适当筹集。
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线的降低,银行拉高利率的存款是没有意义的。
存款利率上限下调是什么?
银行以花式方式销售定期存款产品,整体存款利率呈下降趋势。
6月18日,珠三角地区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是3.713%,起存金额是1万元。但是,如果我们存5万元,可以申请利率优惠,达到3.85%。”
不仅是国有大银行,还有一些中小银行根据初始存款金额设定多个优惠利率。以广州某中小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产品为例,1万至5万元、5万至20万元、20万至50万元、50万元以上存款的固定利率分别为3.71%、3.85%、3.99%和4.13%。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部分国有银行针对特定客户推出了定制化定期存款产品。比如,工行的复曼宜产品面向60岁以上(含60岁)人群,最低3000元可享受与普通存款额度1万元相同的利率优惠;尚辉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甚至打出了一个大大的红色横幅,“存款利率4.125%”。6月18日,《时代周刊》记者致电分公司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存款利率消息属实。目前,尚辉银行在京存款利率均为4.125%。
一些中小银行也推出了限时营销利率优惠存款产品。6月18日,珠海某农村商业银行客服经理表示,利率最高的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为4.125%,优惠利率将在一周内调整。
此前,曲靖市商业银行发布了一款“盈存多彩增”的存款产品,年利率3年3.987%,5年4.95%,销售时间为6月10日至6月20日。目前,该产品已经销售一空。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波“游击战”很可能会受到会议利率自律机制的影响。本次央行自律机制会议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分,但具体实施规模由地方自律机制决定。一般来说,中长期存款利率会降低。
6月18日,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
中小银行在央行资金中标上面难度较大,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催生中小银行调高存款利率。此前,银行多项“创新型”吸储项目被叫停。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部分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发行了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报告》称。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跨地域经营路径被切断。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提出严控跨区域经营,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该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存量业务自然结清。
时代周报记者留意到,目前部分地方法人银行仍有参与互联网贷款业务。美团金融贷款业务的资金方有湖州银行和天津银行,携程金融贷款业务的资金方有南京银行身影。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表示,地方法人银行跨区业务比重均较大。部分一线城市城商行95%以上消费贷款来自于注册地辖区外,某二线城市城商行85%以上的线上新增消费和小微贷款来自注册地辖区外。
新政下的银行和储户众生相
如按最新存款加点政策,不同规模银行竞争优势差距将拉大。
盘和林分析,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小银行,为了让中小银行适当提高储蓄存款的利率,来吸引流动性。这也说明,未来银行业的格局将出现分层,小银行将服务于风险较高的信贷客户。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在新的计算方式下,1年以上的长期存款利率低于旧的计算方式。虽然降低存款上限本意上是为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这与 2020下半年打压结构性存款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结果可能都将走向压制银行的中长期负债。
目前,银行揽储似乎已经陷入僵局。截至5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3510.95亿元,较4月末减少2014.28亿元,为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减少,也是今年以来首次低于2020年12月末的64426.56亿元。
具体来看,5月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比4月减少1392.44亿元,但仍高于2020年12月末的水平。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在4月企稳后再次减少621.84亿元。
部分投资者表示,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后将不会继续选择定存产品。6月18日,一名定期产品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选择定期产品的风险比较小,此前投资定期存款的利率为5.2%。如果利率下调,收益达不到预期,到期后将不会选择定存产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业务拥有强大的市场规模。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
盘和林认为,居民存款偏好风险低、收益高的领域。在经济周期平衡或下行时,存款利率上限下调,的确降低存款意愿。
收益率受到冲击的银行产品不仅仅有定期存款。6月11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定义、投资管理、流动性管理、估值等予以明确,对使用摊余成本法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规模管控。
6月18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存款利率上限下调对居民的存款意愿影响不大。随着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风险较低的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也持续下跌,固收类投资产品利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
“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能接受本金损失的丝毫风险,依旧会选择中长期的定期存款、国债等无风险投资产品。而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可以选择股票、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产品。”她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