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黑洞美妆官网加盟,黑洞投资做什么的

虎嗅大企业集团

作者|珍珍

头像老虎嗅拍

用一句话来形容线下美容行业,“冰与火”再合适不过了。

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小众化妆品护肤零售店倒闭或举步维艰,而大品牌店丝芙兰、莎莎则面临业绩下滑的窘境,屈臣氏、万宁也陷入关店潮。在这种情况下,美妆集合店趁机爆发。

HARMAY、THE COLORIST和WOW COLOUR在2020年扩大了门店,hi-burning和Haydon在2020年下半年成立。

截至目前,HARMAY共有5家门店,调色师门店总数超过150家。2020年1月初,成立了300家WOW COLOUR。最新进入者开了7家店,黑洞也在今年1月底开了第二家店。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被资本追逐。据统计,这些美妆集合店从2020年开始也将获得不同额度的融资,投资方有高淳、经纬、正格、复星等。

为什么这项业务对消费者如此有吸引力,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把握Z世代的消费心理

美妆集合店属于一种比较新的零售业态,以18-30岁的年轻大学生和白领为美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其产品定位主要以国际高端品牌和功能性美妆产品为主(部分门店也有新潮的国产品牌),提供美妆、护肤等一站式服务。

美妆集合店的背景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大群体孵化的品牌,如WOW COLOUR、colorist、黑洞;另一种是由独立团队创建新品牌,如HARMAY、hi-burning和独立写作。

1月31日下午,虎嗅来到北京三里屯HARMAY店,进入店内,将一、二楼抬了起来。每个架子都被年轻人围着,有人在拍照区打卡。

即使在疫情下,也没有阻止年轻人购买。所有购买完商品的消费者都提着一篮子商品,分别在支付区的三个门口排队等候。完成这最后一步后,一篮子商品就属于他们了。

他旁边的一个消费者对跟他一起来的朋友说:这里购物好容易,空间大,品类丰富。网上这里基本都是各种购物,价格比专柜便宜。有些和免税店一样。如果我有钱,我想再去购物,我还有精力去购物。

除了HARMAY,虎嗅还参观了其他几家美妆收藏店,如WOW COLOUR、colorist、hi burning等。像苏宁线这样的一些门店已经悄悄开设了规模较小的美妆专柜。

根据虎嗅的观察,美妆收集店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就像吸引年轻人排队、购物、打卡的原因一样。

第一,性价比高,品牌丰富,容易获得。在几百平米或几千平米的空间里,各种大牌化妆品、护肤品、样品汇集在一起,几乎是免税店的价格,可以免费试用。与网上相比,在这里付款后可以立即获得。

/p>

第二、门店内部设计个性化强烈,比较符合时下Z世代年轻人视觉、感官审美。如HARMAY工业仓储风、调色师彩色美妆蛋墙面、喜燃浴室体验空间、黑洞宇宙天体风格,符合年轻人追求的简约格调、前沿与脑洞设计。


消费者提供


第三、无人跟随,随心购。相比较于传统彩妆、护肤店,在这里无需被销售人员推荐、跟着、盯着等类似这些过于热情的服务所困扰。可以无忧虑讨论品牌好坏、网上比价格、拍照。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消费者与门店、品牌的距离及刻板印象。


第四、地理位置优越。美妆集合店基本上选址都在一座城市比较繁华、有标志意义的地方,仪式感强,客流量大,人群集中度高。


时尚美妆行业专家张培英向虎嗅分析,国内美妆集合店现在基本上开一家火一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年轻消费群体定位方面做到了极致,抓住年轻人消费心理,迎合年轻人口味。


傍晚时分HARMAY店外打卡的年轻人们


此外,现在的美妆集合店在品牌公关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他们把这个概念炒起来了。


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涂灵琳认为,线下美妆集合店其实早已存在。她向虎嗅表示,在她观察看来,美妆集合店近年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线上流量红利正在消失,国货逐步崛起,而传统美妆集合店,如丝芙兰,多主打国际品牌,国货新品牌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线下渠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0年6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速为20.5%,成为复苏最快的品类;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2023年规模将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


90、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价格并不是Z世代关注的唯一因素。通过线下场景,消费者可以直接试用与体验产品,更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与信任,重塑渠道和品牌关系。


在HARMAY店内等待的陪同男士


另一方面,屈臣氏等线下渠道体验多年来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需要更多元、重体验的美妆护肤购物场景。从商业角度而言,高坪效证明其单店模型初步跑通。


此外,在品牌授权方面,现在也相对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些企业)如果要做蔻驰、MK、HM、优衣库等这些快时尚,包括轻奢集合店,门槛会比较高,比如说你要向这些品牌商进货,需要拿20-30万元的货,他们可能才会有授权,而美妆集合店,在这方面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


张培英称,他们(美妆集合店)品牌和整个店铺陈列、进货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对于经营场地、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要求都不是太高。


而且因为疫情,许多线下门店倒闭关门,租金也在下降,这一块为美妆集合店们节省很多成本。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美妆集合店在与品牌方合作方面有两种方式,一是走采购模式,一是走贸易模式,这两种模式不会与品牌方产生直接利益博弈,也不会给品牌造成资金压力。所以价格会比专柜折扣8-9折,甚至与线上店价格一致,还附赠多个小样产品。


对于一些小样、赠品、非卖品在店内进行销售这个行业性问题,虎嗅也向HARMAY做了了解,他们称不方便透露。


两大弊端显现


伴随着美妆集合店的火爆,各种声音也蜂拥而至,其中有一种声音是:美妆集合店还能火多久?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因为大部分美妆集合店起初都是靠烧钱而起,很容易被复制、模仿。


一方面,这虽然可使整个美妆集合店行业快速成长起来,但其中参与企业鱼龙混杂,甚至会破坏行业体系;另一方面,一旦门店在价格上与其他店铺、线上店相比价格优势不明显,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在线上购买,这非常考验消费者的忠诚度。


张培英向虎嗅表示,美妆集合店引起风潮,的确是模式比较好复制。未来3-5年都是美妆集合店黄金发展时期,因为短期内这种经营模式是比较被看好的。


目前,美妆集合店行业现在正处于一个井喷的爆发期。根据青桐资本在行业内了解到的数据,较好的门店年坪效可达8-10万,在线下业态中这是比较出色的成绩。


同时张培英也认为,后期通过美妆品牌授权、管制代理加强、资本介入,美妆集合店会迎来新一轮洗牌。


此外,美妆集合店也缺乏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美妆集合店所合作品牌,要么是新潮国货美妆,要么是国际大品牌,最多两者相结合,但这些模式都差不多,除了SKU较为集中,IP形象、新概念、装修风格等这些吸引消费者的玩法外,并没有独特创新性,竞争力弱。


在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涂灵琳看来,现在美妆集合店也正在不断出现新变化,包括新的创业团队、新的体验及服务、新的选品结构、新的品牌渠道合作方式等。在供应链及货源方面,美妆集合店需要通过创新有效的服务来增强现有品牌的合作、吸引新品牌的加入。


比如,美妆集合店将重点聚焦在一些新锐国潮与海内外小众品牌,甚至品类不局限于化妆品,拓展到零食/生活用品等,在选品组合上进行差异化。


但同时涂灵琳也向虎嗅表示,相比消费品或电商平台,美妆集合店并不一定是快速得到回报的行业,初期在门店与供应链建设上均需要大量资金储备,后期也需要持续投入人力与资金去着重线下运营。


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开设门店成本不同,如在省会城市开设一家普通线下90平方米美妆集合店成本大约在20万元,这个成本涵盖店面租金、装修费、设备费、进货费、广告宣传/开业费、人员工资、水电杂费、流动储备资金。


像HARMAY、调色师等开设门店面积会比较大,如HARMAY位于北京三里屯店面积是600平方米,每个月仅成本就需要140万左右,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甚至更高。现在美妆集合店处于烧钱阶段,短期内是其发展黄金期,但回报不会立竿见影。


涂灵琳很看好美妆集合店这个行业,她认为对于护肤化妆品而言,线下渠道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会成为满足消费者在线下的一种新生活方式、新消费空间的长期品牌价值。


(本文图片均由虎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