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退休人员开店优惠政策,退休创业政策最新规定

退休后,除了跳广场舞和照顾孩子,政府也希望你有新的选择。

近日,辽宁在一份人口文件中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的想法,引发网友热议。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

这份名为《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文件需要——

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逐步完善员工退休年龄政策,有效挖掘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

从国家角度来看,其实这个政策并不是辽宁首创的。

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

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帮助贫困老年人和其他有意愿、有身体条件的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或实用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推动用人单位与就业老年人依法签订书面协议。

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今年6月,辽宁省老龄办发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户籍总人口4232.57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辽宁省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辽宁省14个城市老年人口占比超过全国水平。

人口流出方面,2017年辽宁人口净流出达8.9万,仅次于中国吉林、黑龙江。

从人口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来看,出生率下降、寿命延长、人口外流都是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生育率远低于全国水平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的“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口严重外流;另一方面,“创造”人口的动力不足,生育率低。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辽宁的生育率为1.0%,远低于全国1.5%的水平,甚至低于日本和韩国。按照国际标准,1.3%以下的出生率称为“超低出生率”。

专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辽宁探索激励政策符合区域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们在全国各地流动是正常的。没有人口流离失所,就没有经济发展。只有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作用,才能创造经济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应华认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弱,风险投资回收期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警惕打着为老年人创业的旗号采取优惠政策。

网友评论

网民对老年人创业有不同的看法。

反对者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九死一生的活动。对于精力不如年轻人的老年人来说,恐怕精力绰绰有余。

有论者说,现在老年人坐在家里,可以防止各种骗子的欺骗

得上时代了。让他们走出家门,走向市场,怎么识别风险呢?而且,对老年人来说,不谈知识,单就体力上而言,创业也太辛苦了。


新浪微博截图


但是,也不乏支持者。


他们认为,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具有经验丰富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70多岁的褚时健成功创建褚橙,是支持者们拿出的例证之一。


新浪微博截图


辽宁深度老龄化启示:拿什么养活那么多老人


短期办法:让年轻人多的省份去负担年轻人少的省份的养老


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


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广东等东部地区养老金有结余,而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所以,国家要建立调剂制度,让养老金负担轻的省份去支援养老金支付有困难的省份。


不过,整体上而言,老龄化绝非某个省、某个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普遍性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


2014年底,中国的老人达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


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


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0%,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


这就意味着2个年轻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所以,养老金调剂制度只是一个短期的治标之策,还需要有中期的解决办法。


中期之策: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是养老,而养老问题的本质,不管是养老金、还是老人的医疗开支,本质上都是一国在某阶段的时间断面上,劳动如何分配的问题。


更直白地说,对于国家而言,资产无法养老,能够提高养老水平的,只能是通过公共政策改变一国劳动的分配比例。


比如,一个小岛上有100个人,其中80个人是老人,都有房子,但无法生活自理。无论如何,他们的养老必须依靠剩下的20个年轻人来完成。


如果这20个人要去造火箭,那么就无法养老;如果分出10个人来造火箭,火箭就得少造一枚。这就是劳动分配与养老的关系。


所以,国家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把更多的国民财富、国民劳动分配到养老上,是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中期解决方案。


除了这些选项,提高退休年龄,缩短学制,增加实际劳动力,也是一个中期的办法。


长期之道:多生育


解决抚养比的长期办法,最根本的就是多生育。


虽然现在多生育,已经解决不了2030年的问题,但对于2050年的问题,仍然是有效的。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意识改变,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经越来越低。


根据妇联在2016年的一项调查,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意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


所以,促进中国人生育二胎、三胎,已经不是仅仅放开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


比如,房价高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降低房价、提供廉租房以及低按揭利率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政策。


除此之外,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生育是一种有外部性的行为,这就为国家提供补贴,帮助生育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负担一部分抚养费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那么,用补贴来刺激生育,也是一个考虑的选项。


从时间上来说,这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