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长三角与珠三角哪里打工好,长三角创业汇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那么这两大城市群的主要指标有什么区别呢?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发展潜力比较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城市发展、人口、产出效率、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经济外向度、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将“十三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长三角发展进行对比。

大湾区更年轻 但长三角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更高

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更加均衡,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于大湾区珠三角9个城市。按长三角中心区36个城市(含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下同)和大湾区珠三角9个城市(均为以下同口径)的经济总量计算,5000亿元以上的长三角城市有16个,其中上海1个,江苏8个,浙江6个,安徽1个,5000亿元以上的只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佛莞,4000亿元的有惠州

“可以看出,除了上海和海外,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排名相差不大。江浙大部分城市GDP总量比较接近,说明城市发展比较均衡,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GDP总量差距比较大。区域内的发展相对不同。”报告分析。

就人口而言,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人口聚集区。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为2.27亿,粤港澳大湾区为7300万。长三角地区总人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1倍。从人口增长看,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增加572.62万人,年均增长率2.4%;长三角地区增加639.87万人,年均增长0.7%,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增长快于长三角地区。

从人口和劳动力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红利”占主导地位,但长三角地区在人口素质方面更具优势。报告显示,大湾区劳动力和老年人口分别占74.72%和9.00%,长三角地区分别占71.74%和13.59%。广东和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龄化”发展时期,但人口出生率和迁移,特别是大规模跨省流动人口,与全国和其他省份相比,减缓了广东人口老龄化进程。

广东省机构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鹏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珠三角地区年轻化的原因之一是外来人口比例较高,因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年轻人。虽然长三角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但其在常住总人口中的比例并没有珠三角高。

不过,虽然珠三角整体年龄结构较年轻,但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大湾区。根据2019年中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划分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广东本科和研究生人数占全国7.1%,而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0.2%,广东比长三角地区低13.1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当前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短缺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瓶颈。在教育方面,P区有9个城市的4所985和211大学

由于高等教育实力较弱,广东高考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一直不高。据第一财经记者鹏鹏分析,近年来,广东开始加大补齐高校发展短板的力度,新建了不少高校。广东人口基数大,大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牛凤瑞说,长三角历来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这是历史形成的。目前,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在全国名列前茅。

长三角收入更高

受教育程度也影响居民收入。报告显示,从收入水平来看,在36个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广深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超过5万元。惠州、江门和肇庆排在3位

-4万元区间。长三角地区分区域看,上海城镇居民收入达73615元;浙江9市均值达61999元,除湖州、金华外其他7市城镇收入均超6万元;江苏9市中苏州、南京、无锡超6万元,其他6市除盐城外,均在4-6万元区间。


广东省统计局分析指出,总体来看,大湾区珠三角九市除广州、深圳居民生活水平可以与长三角地区城市相媲美之外,其余城市难以跟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相比,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明显低于长三角地区,收入差距也高于长三角地区。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各大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普通地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梳理发现,2020年我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和无锡。从地区分布来看,10大收入最高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经济圈,这其中,长三角就占了6个。而珠三角仅有深圳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入围。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历史上,长三角就一直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商业氛围浓厚。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既有内生型的经济,如集体经济、民营经济,也有苏南等地的外向型经济,同时长三角的整体营商环境非常好。


彭澎分析,广东原先产业结构主要是以三来一补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相比之下,长三角原来的国企较多,经商也比较多,整体的收入水平更高。


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外向度更高,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对外贸易依存度为78.6%,同期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为48.5%。


报告指出,从工业的产品结构来看,大湾区工业偏重下游产品制造,长三角地区偏重上游及中间产品生产。相较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的制造业产品大量直接面对消费者,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品更多面向供应链中上游。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乙烯、化学纤维、钢材、化学 农药原药产量分别是大湾区的1.6倍、67.3倍、9.3倍、29.7倍,大湾区房间空气调节器、手机、彩色电视机产量分别是长三角地区的 1.1倍、5.1倍和3.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