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计算机创业计划书 程序员创业计划书

职业对性格的影响

职业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很大。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逐渐习得一些职业习惯,这些习惯会对他的性格和生活产生直观的影响。一个害羞、不善言辞的人从事销售工作会逐渐变得外向、健谈;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从事财务工作后,会慢慢变得严谨细致;对于从事程序员的人来说,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程序员创业的劣势

一、不善言辞。

程序员一般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对此有切身体会。比如和同事一起去吃饭,发现大家总是一言不发,一句话不说就去食堂吃饭,吃完饭一句话不说就回站了;大家聚在一起开会,如果畅所欲言,往往没有人会站出来发言。只有强制指定发言人,他们才会简单地说几句话。我曾经是一个开朗的人,喜欢与人交谈。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久了,发现自己被同化了,慢慢变得不会说话,也不想说话。

程序员不擅长文字

创业的时候,不会说话显然不行。有人说“创业就是出卖自己的想法和才能”。虽然这句话不能完全概括创业,但却道出了本质。创业过程中,人才招聘、项目路演、团队管理等。到处都在和人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会说话,而且要在很高的层次上说话,否则可以说我们几乎动不了。比如你在给投资人路演的时候连产品逻辑和商业逻辑都不知道,能吸引投资吗?

我们知道马云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光是分析马云口才的书就有好几本,一些关于马云健谈的传说也在江湖上流传。比如早期创业时,马云把自己的商业计划卖给了软银总裁孙正义。他准备讲一个小时,但讲了6分钟才被孙正义打断。然后孙正义决定投资4000万美元给马云。结果马云太多了,只需要2000万元。可以说,马云的成功与他的说话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你是一个想创业的程序员,你不能只埋头苦干,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这里不讨论如何培养。

二、思想机械化。

程序员一般都是机械化的,因为他们整天和机器打交道。比如评判一个人,程序员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而评判一件事,他们也会觉得不是对就是错;做事时只注重实施细节,缺乏战略思维;认死理,不知变通。其实现实生活是复杂多面的,一个人也是多变的。不能单方面总结一个人,也不能单方面判断一件事。真理死了,人活着,往往需要变通。中国人一直倡导“贫穷会变,变才有意义”。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灵活,他们会看起来像一个书呆子。

程序员思维机械化

计算机只知道0和1,它们会对任何问题给出准确的答案。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的程序员不可避免地会被计算机的思维模式所感染。去年我们招了一个资深程序员a,跟他聊的时候发现他总是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你是好人,所以我跟你很亲近;他是个坏人,所以我不在乎他;而且他判断的依据可能不那么可靠。比如有一次一个同事B和他一起做项目,他的同事B好像很热情,所以A觉得这是一个好人;后来A发现这位同事B竟然私自吞了项目资金。a觉得这真是一个大坏人,发誓不再和B打交道;前段时间听说同事B带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和A合作,他们又开始一起做事了。a以为B还是个好人!

有人说他一句话就能让一堆程序员打起来:“PHP是世界上最好的。”

27564765038908680" mention-index="0">编程语言!”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侧面反应了程序员的认死理。本来一种编程语言的好坏,并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语言各有其优势,关于“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这个命题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一旦有人抛出了某个观点,程序员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站位,然后互相攻击对方,这是程序员非对即错的是非观在做怪,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程序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产品没有发言权,所以经常被当成一个技术工具,领导让实现什么就实现什么。不信可以就程序员做过的产品问问以下三个问题:这个产品有那些功能?为什么要做这些功能?这些产品怎么盈利?估计10个里面,有9个回答不上来。绝大部分程序员都不关心产品,不关心产品的商业逻辑:一方面是程序员根本无权过问产品,想关心也没用,产品不是程序员说了算;另一方面是程序员工作非常紧凑,自己的工作都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去管产品的事。所以,最终程序员只懂执行,却不懂战略。


假设程序员选择创业,那么这种机械性思维肯定是行不通的。就拿用人来说,不能纠结于一个人无伤大雅的缺点,只要他有能力做好公司安排的任务,那么就值得重用。在商业谈判的时候,假设我们已经作了周密的计划,但谈判的形势瞬息万变,对手随时可能变卦,这时候不懂得变通,可能造成谈判破裂,也可能自己被卖了还蒙在鼓里。一旦选择创业,自己就是老板,没人会再在背后下达指令,自己不仅要决定战略方向,还要带领全公司的人一起前进,这要求程序员平时要深入思考,系统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商业思维、战略思维。


三、知识面窄,视野狭隘。


其实说程序员知识面窄、视野狭隘,可能有的程序员不太赞同。因为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程序员,他非常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动,今天利比亚出什么事了,明天美国出什么事了,后天日本又出什么事了,好像比外交部还清楚。一个这样胸怀天下,对世界形势了如指掌的人,要说人视野狭隘,那肯定是不同意的。但实际上你要深入跟他探讨一下:比如未来世界形势会怎么走?中国怎么解决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他一下子就蒙圈了。他只会告诉你,反正中国很厉害!由此可见,他关心国际新闻,跟关心娱乐八卦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为了猎奇娱乐,而事实表明他对娱乐圈的变化确实了如指掌。


程序员视野狭隘


程序员由于每天接触的都是技术问题,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就已经耗费了绝大部分精力,这时候很少有时间再去学习工作之外的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快,知识更新快,程序员为了不被淘汰,必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所以程序员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陷入了一个技术怪圈里,在这个圈子里,他对技术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但是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这也就是常说的“隧道效应”,当你专注于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会对身边的其他事情视而不见。程序员知识面狭隘也跟不善交际,只知道埋头苦干有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敲代码”,知识面是很难扩展的。


在创业的这一年,我接触了不同行业的人,很多人的工作令我大开眼界, 比如支付公司的一个小业务员,年收入竟然上百万,这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以前总觉得技术就是一切,每个公司都需要技术,实际上很多公司都没有技术部门,但是这些公司一样活得很好。很多人以为,要扩展知识面,那看书就可以了,诚然,看书是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但有些知识永远都不会出现书上,你只有去经历过或者跟那些经历过的人交流才能够了解。接触的人和事越多,我越感觉到自己的孤陋寡闻。


据CSDN统计,中国有500万+的程序员,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较之全国人民来说,这还是个小数目,可见大部分人是不依靠编程吃饭的,明白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编程之外也有着广阔的天地。程序员要创业,就要跳出技术的圈子,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那样才能发现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