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好声音的三个标准 好项目的标准

“熊猫为什么要捂耳朵?”“好像有点不开心?”在中关村第一小学,孩子们说啊说啊,讨论和欢笑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在他们面前,有一只“大熊猫”,两只“手”高高举起捂住耳朵,表情似乎无可奈何。

“大熊猫在担心噪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波指着大熊猫的眼睛解释道。这时,熊猫眼睛上两排巨大的阿拉伯数字在不断变化,提醒着观众现场环境的噪音值。

4月28日是“国际噪音关注日”。作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作的科普艺术作品,这只“捂耳熊猫”的问世,增强了人们对噪声及其危害的关注,提高了噪声防治水平。

受之于耳但损害不止于耳

1996年,美国听力与交流中心(原听力障碍联盟)将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定为第一个噪音宣传日。渐渐地,这一天变成了“国际噪音关注日”,关注全世界的噪音和个人健康。

每天,人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来自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声音,有美好的,也有嘈杂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隋认为,噪音的概念是“我们不需要的声音”。当我们睡觉时,即使是悦耳的钢琴声也是“噪音”。

隋指出,根据最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主要分为四类:施工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噪声源."

噪音受耳朵影响,但伤害不仅限于耳朵。

听力损失的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间有关。根据相关标准,每增加3 dB,允许的曝光时间将减少一半。当噪声水平达到140分贝时,无论暴露时间多短,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除了听力,当人们暴露在噪音中时,他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对心血管、胃肠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噪音对听力、语言习得、阅读学习技能和社会交往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防治技术需定制

隋告诉《中国科学报》,噪音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办法降低噪音。

声音不同,从声音中有频谱,这使得噪声控制的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噪音控制需要量身定制。应根据频谱和声学结构的特点,通过声学材料或其他手段和措施加以控制。”隋说。

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在降噪降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轨道交通为例,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车辆、隧道、车轮和轨道以及弯道的啸叫加剧了噪声振动。实验室设计了消声器、道床综合减振系统、防止钢轨“磨波”的动力吸振器等降噪产品,制定了减振方案,并在北京市相关工程中得到应用。

此外,吹风机、小型吸尘器等日常用品的改进技术看似“小”,但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些技术上的改进,把它降低了三五分贝,这显然很舒服。这些看似简单的变化,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隋说。

除了技术改进,立法和行业促进也至关重要。

以当前“摩托车爆炸”引发的噪音问题为例,上海出台了打击“摩托车爆炸”的“破禁令”。“技术不难。你可以安装消声器。关键是要执行行业标准。”隋说,此外,根据噪声的传播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噪声源和阻断传播路径来降低噪声。

关键是提高意识

几乎所有的职业都会受到噪音的伤害。在隋看来,减少噪声伤害的关键是提高防范意识。

张志波告诉《中国科学报》,开展以噪声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是从儿童做起,倡导关注噪声及其持续性危害,做好必要的防护。

“噪音不是小事。”隋表示,从政府到行业的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并采取对策。

新技术的研发需要更多的人才,然而声学设计和振动控制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声学只是物理学的两个学科,但噪音却包罗万象。隋傅生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他还呼吁大家不要成为噪音的来源和传播者,尽量在公共场所营造安静的环境。汉阳美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