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就业”一词被提及39次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
也是“六稳”之首、“六保”之首
最近,市里已经出台了
《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
若干政策措施》
(中山《促进就业九条》2.0版)
更加努力地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采取更多措施促进不同群体的就业
01
“稳定”
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保持企业社保缴费预期成本稳定,在减免缓征社保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免除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加大帮扶企业稳岗力度,扩大返乡企业稳岗效益。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落实帮助企业稳岗政策,将裁员标准放宽至5.5%。对于参保员工少于30人的企业,裁员幅度将放宽至不超过员工总数的20%。
支持企业与员工的集体协商,采取协商工资、调整工作时间、轮岗、在职培训等措施。从而保留劳动关系。
02
“扩展”
发展更多的工作
通过挖掘内需带动就业、增加投资创造就业、稳定外贸扩大就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等方式,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强化产业、金融、外贸、投资等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形成政策协同效应。
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汽车等新一代战略性产业集群,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为重点,打造一批优势新兴产业集群。推进5G融合应用。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03
“推广”
促进工人多渠道就业
开发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毕业后2年内就业,并参照当地同等条件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给予补贴,最长补贴2年.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就业的,政策享受期可延长一年。
落实职工家政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年内月均家政服务人员达到30人以上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按每人每年1000元给予补贴。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用工服务管理。对灵活就业的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对补贴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
04
“撑”
进一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实施力度,对小微企业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加大小微企业带动就业补贴落实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偿还创业担保贷款的,借款人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并继续享受贴息政策。
对返乡创业人员成功创办初创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
对在乡村经营驿道客栈、民宿、农家乐的创业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对青年创业者,加快推进“1+1+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和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05
“保”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对个人——
将基层就业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对象扩大至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
自2021届起求职创业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3000元。
对企业——
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稳定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用人单位(机关事业单位除外)吸纳退役1年内的退役军人就业,稳定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按每人1万元给予补贴。
将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补贴标准提高至5000元。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
06
“提”
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
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
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重点行动。
实施三类重点群体六大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实施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上浮30%的政策。
组织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
企业自主或委托机构开展职工适岗培训,按实际参加培训人数给予企业补贴,每人补贴最高1000元。
07
“托”
加大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力度
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
对生活困难又不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失业人员,按每人5000元给予临时生活补助。
对于失业人员,建立失业人员实名制台账和定期联系制度,每月进行跟踪服务。
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08
“强”
强化就业服务供给
实施重点用工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强化就业服务供给。
实现岗位信息在线发布,加强“村企”“园村”“校企”招聘对接,深化省内外劳务合作。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用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介绍员工,符合条件的可按每人500元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严厉打击“黑中介”“工头”操纵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
09
“优”
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研判机制
健全就业失业登记系统,推行就业实名制。劳动者可按规定在户籍地、常住地或就业地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
对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无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实行承诺制失业登记,免提交失业证明材料。
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项治理对就业影响跟踪应对,健全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同步制定应对措施。
民众发布编辑部
编辑:杨柳婷
美编:郑晓纯
责编:何秀芳、罗倩婷、岑泽文
执行总编辑:黄露闲
总编辑:刘钊妍
来源:中山发布

发布权威声音 传播水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