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普通人
但它可以持续10年
帮助200多名困难的人
来见见边肖吧~
7月24日,临近中午,阳光明媚。黄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东山县铜陵镇社区的老巷子里,来到一户困难家庭李美娇的家。定期看望老人是他的承诺。
狭窄的院子里,破旧的废品乱堆乱放。91岁的李美娇来这里的时候正在准备午饭。前脚刚一进门,黄就皱起眉头,忍不住“蹲”了一下:“奶奶,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带着没用的东西回来。”每隔一个月左右,这一幕就会再次发生,而黄每次都会帮忙清理。这时,老人总是笑着回应,说是别人“送”给她的。“年纪大了,开始越来越迷茫,有时候认不出来。”黄无奈的说道。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一个瘦瘦的中年男人,胡子拉碴,头发蓬乱,躺在房子黑暗的地板上,默默地“观察”着院子里发生的一切。他是李阿坡的儿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每隔一段时间,黄看到自己的头发长出来就会剃光头。“我的手艺不是很好,我也会剪一个像我这样的光头。”他害羞地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头。
40岁的黄是镇桐庐村人,1979年出生于当地一个贫困家庭。“为了谋生,我很早就出去工作了,没有学习。”黄回忆说,他的童年和青春期都是在贫困和无助中度过的,家庭的经济拮据使他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2005年,经过几年的努力,黄通过自己创业养殖鲍鱼,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知道生活不易,他下定决心尽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但当时我自己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断断续续地做一些小事。”黄旭的公益“长跑”,历时10年,从此开始。
黄在开始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难听的话。“身边的人都说我在作秀,还说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这是不合理的。”他只是对外界的疑惑和不解淡淡一笑。
2007年,黄遭遇“寒潮”,损失惨重。他卖掉房子,和家人一起租到一个小仓库,每月150元。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很多人在看“热闹”,他们想看看他是如何坚持做公益的。
“其实做公益并不在于给了多少钱,而在于花了多少心思在有需要的家庭身上。有时候,只是做一些小事就能给他们带来安慰。”黄回忆说。平日里,我在码头上拼命干活,最多只能干三份活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此外,他会坚持花时间去看
望困难户,尽些绵薄之力。
漫长的公益路上,黄旭财坦言道:有过苦,但是收获更多。
2011年,黄旭财成了一名个体户,有了自己的积蓄,公益事业也真正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月至少会参加两次公益活动,如果困难对象有需要,只要一有空我也会过去。”
2014年,黄旭财资助的困难学生黄某考上大学。每个月1500元的生活费从来没有迟到过,一直持续到黄某大学毕业。“因为怕自己忘记,所以特意在手机上设置了备忘录,每个月到点提醒。”如今,黄某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加入了做公益的队伍。不时,还会给这位帮助过她的叔叔发微信问候。

这些年,黄旭财不但自己做公益,还积极倡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活动。今年,康美镇将黄旭财的公益事迹上报给县里,不仅肯定他多年来的真情付出,并以此来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公益事业。
10年公益路上,黄旭财帮助过200多位对象。“我见过生活里各种各样的不幸,从我自己,到遇见的每一位困难户。”眼前这位皮肤黝黑、长相“粗犷”的汉子自嘲地说,“为了他们,曾抹过眼泪,也发自内心地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