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故事,喜梅创业真实故事

靖边县小河镇人大主席哈梅西是一名80后乡镇干部。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在基层。2018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她挑起了全镇扶贫工作的重担,日夜奔赴扶贫一线,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出绚烂的扶贫之花,被群众称为扶贫战场上的“铁娘子”。

哈梅西检查贫困户羊的饲养情况

截至目前,小河镇共有236户724人被确定为贫困家庭。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215户699人脱贫,剩余1个贫困村成功退出,实现了脱贫任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先锋”带头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没有出路。我必须做点什么。”哈梅西在她的笔记本上写道。

为了尽快熟悉扶贫工作,她白天去村里解决问题,几乎走遍了每一片田地、每一个院落;晚上,她梳理白天的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小本子上。“白黑”和“5 2”成了她的常态作品,心中有着火热的激情,体内有着无尽的能量。

有一次,哈和她的同事们去了一整天的农村,当他们去村子的时候,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了。只是回来后,她继续加班整理当天的问题,直到凌晨灯还亮着。她的敬业精神让同事们佩服她,说她是一个不怕累的“铁娘子”。

其实哈梅西不是铁打的身体,但她也知道辛酸与倦意。但她表示,既然做好了本职工作,就一定不要辱使命,想方设法找准脱贫的“根基”,开出脱贫的“药方”,找准致富的“思路”,走发展的“路子”,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为了顺利迎接“省考”,2019年10月,哈连续加班三昼夜,认真研究了全镇的表格、台账等指标,逐一梳理各村组,逐一对比数据,反复修订核实,再让全镇的扶贫干部按照她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统一整改。

2019年12月,省考核组对小河镇整改工作进行了表扬,认为思路清晰、整改到位、档案详实、帮扶效果明显,是全省少数“零反馈”镇之一。

哈梅西说:“材料是工作的思维导向。每一句都要有出处,有依据,才能保证有话可说,才能做得更扎实。”

“屏障”变成了一条大道

小河镇有一处叫龙城寺的峡谷景观,奇形怪状,险峻秀丽,但长期以来,“闺房里养的人都不知道”。为了开发这一人文自然景观,2016年,小河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计划建设一条8.9公里的旅游公路,与龙州丹霞景观、原“小河会议”旧址等景点形成旅游环线,让当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

然而,这条路是一条“天路”。首先,它涉及到沿途许多人的切身利益。需要腾出土地,挖树,拆除,没有补偿。只有一户可以做协调工作;二是施工机械进不去,只能人工挖,施工量很大。

修路的时候,哈白天让群众拉地,晚上拉不动就在家继续拉,讲政策,表达人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协调六七次。有一个“钉子户”,他的妻子和丈夫一直食言,故意和她打架。她反复跑了十次才最终同意修路。为了走完这条路,她的皮肤已经一层一层褪去,不知忍受了多少侮辱和委屈。最后,带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花了半年时间才熬过来

随着这条旅游线路的开通,龙城寺周边的农民养鹅、建农家乐、发展集体经济、规划发展旅游公司。站在深谷中,听着潺潺的流水,看着一群大雁振翅飞过与水相连的峡谷,灵动的画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村民们更有底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扶贫的长期目标

三年多来,哈梅西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摆脱贫困和与当地人建立深厚感情上。

/>

65岁的李秀莲是小河镇红石湾村的贫困户,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丈夫瘫痪在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哈喜梅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鼓励李秀莲回乡创业。第一年,她通过扶贫政策为李秀莲修建起崭新的楼板房,接着修建了羊圈、猪圈,还为她购买了上万元的种养。李秀莲感觉日子有奔头了,她天天在地里忙碌,在圈里饲养猪羊,去年她家的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今年猪羊的销售价格高,她的收入又要翻一翻。李秀莲每天喜笑颜开,两个孩子也顺利大学毕业,都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刘秀莲握着哈喜梅的手说:“这辈子我就把你当成亲人,不是你给我鼓劲,一路帮扶我,我现在恐怕都抬不起头来。”


80多岁的老党员王秀荣是异地搬迁户,说起自己脱贫的故事,王秀荣说:“我的房顶漏雨,哈喜梅帮我修好,又在城里给我申请了移民房,现在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我还养了十来只羊,种了些菜,可以自力更生,再也不需伸手要了。”


红石湾村曾是哈喜梅包扶的贫困村,如今该村已退出贫困村行列,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8000元增到1.14万元,出现了山通、水通、路通、电通、人心通的美好景象。


“铁娘子”也有泪


扶贫本就艰难,对于身为女性的哈喜梅来说更是不易,其中的辛酸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2018年7月的一天傍晚,她正在单位加班,4岁的女儿在视频里说,她太想妈妈了,如果妈妈不能回家就在视频里给她讲个故事吧。哈喜梅看见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她打算当天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看孩子,她已连续3周没有回家了。


但当她刚回到家里,单位又给她安排了紧急扶贫任务,她还没顾得上吃一口热饭又匆匆赶回单位,落实完工作已是凌晨12点了。晚上,她一个人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黑压压的群山不断袭来让她孤独害怕。回家后,女儿在枕头边给她写了张纸条:“妈妈你不守诺言,老是骗我,你知道我好想你!”那一刻,她再也没有女汉子的坚强,拿着纸条失声痛哭,她知道自己亏欠家人的太多了,孩子长这么大,她从没有给孩子讲过几次故事,没有陪孩子买过几次玩具,没有给孩子渴望的温暖和陪伴。但她心里知道,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文图/本报通讯员 樊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