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记者:李玉文每一位编辑:廖丹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快速发展,to B领域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判断,未来三到五年,SaaS将大力推进中小商户数字化。”7月12日,汇款世界董事长周野在接受媒体团体采访时表示,企业数字化可以从感知、归因、预测、应对四个方面来理解。他认为支付是数字感知最重要的触点之一,但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往往很难,就像盖楼打地基一样。基础工程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出来就会发展很快。
此外,目前对支付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今年4月,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监管对象增加了非银行支付等机构类型。6月1日,央行就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监管要求提高了很多,相关处罚也更加严格。我相信这肯定会对未来的支付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周野告诉每一位记者。
汇款世界成立于2006年,是第一家获得央行发放的支付牌照并独立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18年6月15日,汇款世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21年3月29日,汇款世界完成私有化退市。
图片来源: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强监管短期有阵痛,长期是利好
今年4月,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扩大了监管范围。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被纳入监管。可见,监管对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6月1日,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扩大了反洗钱义务范围,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力度和违法责任与处罚的匹配度。“我们看到了一个变化,原来以规则为基础的调整是以风险为基础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监管要求提高了很多,相关处罚也更加严格。”周野提到,《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几乎完全升级了2006年版本,与国际接轨,必将对未来支付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公司正在研究消化,将以最严格的标准指导工作。”
而且,随着储备资金集中存管、直连断开等监管政策的出台,支付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这是业内共识。“强监管绝对是主基调,并将持续下去。这是我们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周野说,强有力的监管在短期内会有痛苦,但从长期来看是有益的。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需要找准定位,做好风险合规,认清形势,始终把强监管作为常态来设计自己的业务模式,指导日常经营。
支付是数字化感知的重要触点
在周野看来,企业数字化可以从感知、归因、预测、响应四个层面来理解。具体来说,感知是指企业能够感知人、产品、服务等所有流程的数据,并连接所有节点;其次,可以对出现的异常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异常是否会再次发生;最后,整个系统立即采取自动行动。这个系列需要几秒钟甚至几毫秒。其中,“感知”是一切数字化最根本的出发点。同时,他表示,支付是数字感知最重要的触点之一,但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往往非常困难,就像盖楼打基础一样。基础项目需要很长时间,一旦出现,后续开发会更快。
“为未来付费是一种基础设施。与行业无关。我们把根据每个行业定制的任务交给SaaS。他们不是
及银行APP的卡码合一支付。”周晔表示。他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支付工具一定是多元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数字人民币钱包等等,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里,需要有人提供完整的接口,以及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能够给到SaaS,企业与SaaS一点接入。事实上这是all in one,给到SaaS的是“one”,但要集成聚合的是“all”,未来只连通一个支付工具或某一类支付是不太可能行得通的。“在未来数字化竞争中,无论是SaaS+支付还是支付+SaaS,我们始终相信这都是数字化进程中支付不同的赛道而已。”
未来3至5年SaaS会极大促进中小商户数字化
“之前国内SaaS的服务标准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云计算服务迅速发展,如今to B领域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很大程度完善,我们判断接下来3至5年SaaS会极大促进中小商户数字化。”周晔表示。
他进一步补充,“我们预料替国内企业、商户等做数字化的数量是2到4万户,让这2到4万户都搞懂支付、都获得人民银行的牌照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非常简单容易开发者友好的工具平台。”
同日,汇付天下也发布了全新的平台服务战略,将带给用户“简单”“完整”和“增长”的支付与数字化服务体验。简单,即用户可使用“乐高式工具”实现一点接入、自由拼装,便于二次开发;完整,即用户接入之后,可享受多元化产品、数据与技术集成服务;增长,即平台服务战略将助力提升商户和合作伙伴的收入。
在To B的数字化之路上,周晔提出希望与包括SaaS、ISV、银联网联、银行、服务商、商户、互联网机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内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创生态。
近五年,汇付天下交易量、营业收入等数据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均超30%。截至目前,汇付天下日交易笔数已突破2400万笔,累计为各行业超过1万家KA客户提供服务,亦服务全国小微商户累计超过1000万家。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