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解读两家国有控股公司(中远海能和中泰化工)的发行计划。这两家公司是我的投资目标。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中泰化学,是我近3年来,最失败的一笔投资。,当我再次对比这个投资标的的时候,我发现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从各个角度,我猜测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尽职尽责。指标之间的比较有助于投资者发现更好的股票,从而探索更好的投资机会。正如费雪所说:与有能力的管理层合作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将中远海能与中泰化工进行比较,主要是因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SASAC控制的国有企业;其次,非公开发行方案获批时,股价远低于每股净资产;三是固定收益计划发布时间有巧合,都是2017年发布的;中远海能于2019年10月获得证监会批复,中泰化工于2020年初获得证监会批复。
然而,两家公司的非公开固定收益计划和对股价的态度暴露了两家公司管理层的道德水平和管理能力。
中远海能非公固定收益计划于2017年3月24日至2020年3月17日实施,历时1089天。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更深层次的原因:处于行业周期底部,盈利能力减弱。如果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就会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容易更上一层楼。
因此,中远海能在发布股价上涨预案时,规定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公司股票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的90%,且不得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因此,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情况下,中远海能无法进行定增计划。直到2020年3月,由于国际油价下跌,航运股收益和股价也在短期内快速上涨,高于每股净资产价格。此时,中远海能果断实施提价6.98元/股的方案,以每股净资产等值的价格增发股票。
中泰化学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然而,有一个关键项目缺失了:“每股发行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而且,根据2020年新修订的融资方式,中泰化学将“发行价格折扣由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修订为不低于80%”,限售期由最短的12个月缩短至6个月,发行标的由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修订为不超过35名。因此,中泰化学的管理层可能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敏感话题。
此外,2019年2月,中远海能股价在5元左右时,内部期权激励价格为6元,行权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虽然,无法推断
lass="stock-word">中远海能的管理层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最起码的底线: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底线,还是守的挺严。但是中泰化学,却对股票的下跌没有任何的措施,或许是真的缺钱吧,管理层不增持,公司不回购,任由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价格一跌再跌。这样的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很难看到。中泰化学从非公开定增计划出台,股票价格便开启过山车模式,从开始预计的11.40元。其后股票价格从19元左右,一路下滑至当前4.56元,下跌幅度近80%。曾经的二股东——浙江富立达,也算精准减持,在前十股东中,已不见踪影其踪迹。
而今,我依旧持有中泰化学,心存的大多是侥幸心理:(1)国资企业一般不会退市,只要不退市,就有回来的可能;(2)管理层有所变动,新的管理层是否会带来新的局面,也是一 种侥幸心理,(3)在股市净率0.52的情况下,安全边际似乎是唯一继续持有的理由;(4)或许会高于净资产价格获得增发?
2014年,中泰化学修改会计准则,延长生产线和厂房,增加了两年的净利润,如若不然,也是陷入亏损的境地,这是我在以前未曾关注到的细节。所以,中泰化学,将是我第二只铭记于心的失败案例。而我在如此的局势下,还只能再等两年,寄希望于安全边际和上述的侥幸。
证监会修改融资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恰好,中泰化学便以此规则修改了原定的发行规则,这样就可以打折发行股票,利于自身的融资。经念的好坏,关键在于念经的和尚。中间的平衡,只能管理层靠管理层去把控。
所以,在我看来,中远海能的管理层,可以看作为保护国有资产的管理层。而中泰化学的管理层,则表现为利用规则的管理层。在股票市场中,只有那些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管理层,才是上佳之选,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好公司的市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