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正式开始报名。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及选校竞赛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壹
大赛简介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
大赛主要面向毕业五年内的校本硕士生和校友;在2018年举办的第四届大赛中,国内外2300多所高校、265万人次、64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市场投资者、企业家、企业孵化器导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入选评委。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项目还比较不成熟,但能站在省赛、国赛平台上的入围项目,还是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和很大的潜力,这取决于高校的特色学科、科研成果和创业团队的拼搏精神(往届获奖项目名单见文末附件)。
壹
贰
大赛目的及任务
教育部重点关注对成果转化感兴趣的学生、青年校友和大学教师。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和任务是: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力量。而不是追求毕业后创业的前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引导地方高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竞争促创新,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竞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紧密融合,推动形成“互联网”新业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贰
叁
大赛赛制
第五届大赛开展的主要赛事包括高大师赛道、“青春红梦之旅”赛道和国际赛道三大类。大赛采用校级赛、省级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从创新、团队态势、商业化、就业促进等角度考察创业项目(或创业项目计划)质量。
比赛时间的主要时间节点有:
4月5日开始注册;4-5月:项目辅导和校内选拔赛;5月初:在学校进行初赛;5月下旬:将举行学校总决赛;6月初:上海预赛;7月初:上海决赛;10月底:全国总决赛(具体赛程将根据城市赛和全国赛通知进行调整)叁
肆
校内赛安排
参赛报名(4-8月)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入比赛。注册系统于2019年4月4日开放,2019年8月15日关闭。在此期间,所有提交报名的项目将计入我校项目总数,作为我校参加市、全国比赛名额分配的重要参考。招生期间,团委将对招生项目进行多轮辅导。如对报名、赛制、竞赛规则、个人账户等有疑问。您可以在的菜单栏中的[常见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案
参加市赛。【注:5月下旬校级决赛结束后,报名仍然有效;同时校赛组委会仍将根据报名数量对相关项目进行进一步评审和辅导,颁发校内赛奖项。】肆
伍
项目来源
需要以基于科技成果或模式创新的商业计划书参赛,或以已经注册的公司实体及其产品的商业计划书参赛。
【注意:参赛项目非文献综述、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社会实践报告等,而需把相关论文、发明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计划书(BP)】
项目报名来源可包含但不限于:
- 实验室、课题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赛。
- 历届创新创业创意类课程作业、项目参赛。
- 历届社会实践、社团团队组织的参赛项目。
- 欢迎相关公司、企业命题,校内学生团队接题,并可邀请公司对答题团队根据项目质量、团队能力进行辅导、资源配备、孵化支持等。【如:4-5月,公司命题,组织校内线下宣讲对接学生团队。5月项目辅导,5月下旬参加校内赛评审。后续对于具有潜力的团队持续进行辅导孵化支持等。有意者可在微信后台留言或电话联系。】
伍
陆
上届大赛中我校获奖情况
2018年复旦大学参加第四届“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95个项目报名,经过选拔推报15个项目进入上海市赛,获得7金8银;推报6个项目进入全国赛,获得2金3银1铜。

陆
柒
赛道与参赛对象要求——主赛道
(一)创意组:
-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 参赛项目在2019年5月31日(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 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二)成长组:
- 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或融资2次以上;
- 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校友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允许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参加,师生股权大于51%,学生团队股权比例不低于26%。
(三)初创组:
- 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融资不超过1次
- 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校友
- 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 允许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参加,师生股权大于51%,学生团队股权比例不低于26%
(四)师生共创组:
如老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则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参赛学生中可以没有专利,而是用老师专利和公司来参赛)
- 已注册成立公司且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师生均可为法人代表
- 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校友
- 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
- 师生持股合计大于51%,学生团队持股合计大于10%。
柒
捌
赛道与参赛要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赛道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一)公益组:
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并符合以下条件:
- 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校友(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 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二)商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并符合以下条件:
-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 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 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高教主赛道,无法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捌
玖
赛道与参赛对象——国际赛道
国际赛道鼓励中国各高校推荐本校外国留学生、海外校友、国外合作高校师生参赛。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跨国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2人且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所在校为申报学校;若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同时具备国际和国内双学籍,可同时代表国内外两个高校参赛,奖项可以由国内外两个高校同时获得。
(一)商业企业组:
- 尚未注册公司或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均可参赛。
- 已注册公司的,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社会企业组:
- 项目要求以工商企业类为主,以利于引入社会影响力投资推动社会企业发展;
- 尚未注册公司或已注册公司的社会企业项目均可参赛。已注册公司的,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命题组:
- 持续征集全球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公益机构等就自身发展或社会共性问题设立参赛题目。
- 符合参赛条件的个人、团队、企业均可参赛,包括已获往届大赛国际赛道金银奖的项目或公司,可同时参与多个命题。
- 鼓励师生共创项目,即可由在校老师和符合参赛条件的学生共同组队参赛,团队负责人须由符合参赛条件的学生担任,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玖
拾
评审要点(参考上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