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田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四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四川治理再上新台阶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四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国同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通知》。
《规划》指出,我省农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6%以上,亩产粮食增产80公斤以上。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有效灌溉面积4485万亩。农业机械总功率达到47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获批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4个。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全省冷链物流静态仓储能力达到430万吨。
“川子豪”优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103”产业体系率先落地现代农业园区。“103”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优势和特色更加突出。确保粮食安全的能力稳步提高。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468.9万亩,粮食总产量3527.4万吨,油菜籽产量突破300万吨,保持全国第一。生猪数量保持全国第一,茶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带。川芎、川贝母等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以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阶段特征和比较优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叠,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蓬勃发展,为现代农业赶超带来了巨大机遇。
《规划》指出,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核心要求是旱涝保收、高产高效、优质多样、生活便利、乡村美丽、移风易俗。基本目标是:农业优质高效。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加强劲,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核心种源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农田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设施化、园区化、一体化、绿化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农村是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