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河南省新蔡县松岗乡服装加工车间,留守妇女正忙着加工服装订单。新华社记者孙青青摄)
新华社郑州4月15日电(记者孙青青)41岁的女子袁春丽万万没想到,自己农村留守妇女加工的衣服会被运往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
袁春丽,河南省新蔡县松岗乡人。初中毕业后,她带着弟弟到浙江一家服装厂工作,之后又去了上海、宁波等沿海地区做外贸服装。2016年11月,袁春丽回到家乡,在乡镇开了第一家服装厂,带着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承接了沿海外贸企业的代工订单。
近年来,中部省份不少县乡凭借劳动力充足、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沿海外贸企业将代工订单向内转移的目的地。
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新蔡县,于2018年8月成功脱贫。当地劳动力已从农村县域输出,成为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3月24日,在河南省新蔡县松岗乡服装加工车间,留守妇女正忙着加工服装订单。新华社记者孙青青摄)
江苏南通恒源服装有限公司是袁春丽的上游合作公司,负责为袁春丽的服装厂供货、运输成品、清关。此外,还长期专门派公司代表到新蔡县指导公司在当地的代工业务。
袁永军是南通恒源服装有限公司派驻新蔡县的公司代表。2014年,公司委派他到内地寻找合适的代工点。现在新蔡县有三个铸造点,松岗乡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不担心销售和订单,担心的是就业问题。”袁永军介绍,沿海很难招到工人。目前,公司30%的订单在内地完成,公司未来将继续向内地转移订单。未来希望所有外贸订单都在内地完成。
袁勇军每年回江苏15天左右,大部分时间都在新蔡县度过。他说:“订单已经转了。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这里培育代工市场。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作为新蔡县的代表,袁春丽见证了五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便利化的巨大变化。她说,这是内地农村为沿海企业做订单的前提和基础。现在,袁春丽的服装加工车间已经吸引了120多名留守妇女现场找工作,熟练缝纫工的月薪在6000元左右。
(3月24日,在河南省新蔡县松岗乡服装加工车间,留守妇女正忙着加工服装订单。新华社记者孙青青摄)
松岗乡党委书记石亮介绍,他于2016年12月到松岗乡工作,随后参观了袁春丽的服装厂。他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订单转移的趋势及其带动就业的潜力,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还有助于克服贫困。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全国有740万返乡创业人员,3140万非农业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增幅约两位数。以河南为例,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今年2月,返乡创业农民工124.12万人,带动就业岗位778.11万个。
目前,松岗镇政府正在积极扶持村里的铸造厂,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支持餐馆、停车棚和劳动场所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