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上市要排队几年,下批创业板上市时间

创业板上市委增补委员为哪般?审核越快排队企业越多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作者:胡东辉

3月19日晚,深交所公布《创业板第一届上市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启动创业板第一届上市委员会委员增补工作。鉴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IPO企业排队人数快速增加,此举增加了发行审核人员数量,避免了审核端的不当拖延,使上市进程更具“预见性”。这并不是创业板独有的。科创板也面临着IPO排队公司数量快速增加的问题。审批制主板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

人们原本以为注册制可以有效解决IPO堰塞湖的问题,因为注册制可以快速审核,可以马上试用。但是没想到无论审核的速度有多快,都不可能比前来排队的企业快,所以排队的队伍又很长,和审批系统的排队情况相比,几乎没有变化。由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的IPO估值高于主板,且人们普遍认为注册制比审批制宽松,更容易通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创业板、科创板IPO,新的堰塞湖迅速形成。因此,审计师供不应求。

审核越快排队企业越多

创业板第一届上海市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6月30日。2020年7月13日至2021年3月22日,深交所共召开上海市委审议会议79次,平均每周至少召开2次审议会议,异常繁忙。由于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严格规定了创业板审核周期,深交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的总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发行人、其保荐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回复询价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审核员应当在收到保荐机构提交的查询答复或者其他申请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形成修改意见并告知保荐机构,原则上只提出一份修改意见。随着申报企业的快速增加,审计端终于不堪重负。

根据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创业板上市委委员不超过60人。创业板市委会有48名委员,大部分是兼职。仍有增加成员的空间,但也是有限的。注册制审核速度越快,排队申报的企业越多,新增的审核员跟不上排队企业不断增加的速度。现在市委平均每周开两次审议会,并不总是需要每天开一次市委审议会。上海市委常委受得了,市场也受不了。所以会后提升企业数量的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不降速度就降过会率

随着IPO排队企业的增加,审核速度也不能慢,加上审计师的加入可以保证审核速度不降低,所以理论上通过会议的企业数量也应该会增加。但现实是,通过会议的公司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家普遍觉得IPO速度放缓了,因为最近开会率明显下降。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IPO速度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还必须结合二级市场的容量,不能想多少就多少。过去,当市场承接能力不足时,可以适当放慢审计的步伐。但是现在注册制不一样了,审核限额死了,上半年应该出结果。然后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除了不行,还有劝导和现场检查服务。前两个排队的企业不怕,因为没有后果,一年半后还会再来,又会是英雄。但是,现场检查真的很害怕,因为有后果,查出问题就像欺诈上市一样负责。没有,20人入选,16人迅速退出。投资者鼓掌

很多人把申请IPO比作打破壁垒,非常生动,因为确实有碰运气的成分,有时候排队的企业来了也只是巧合。早在半年前,也就是凑巧,注册IPO需要新鲜血液,所以基本可以通过。我相信当时市委太忙了,但并没有影响会议。现在来真是不幸。一是排队长,二是出勤率降低。上海市委委员的加入和现场检查,意味着告诉排队的企业,数量已经获得,质量已经提高,不可能蒙混过关。如果你足够聪明,能够权衡自己的体重,就应该主动退出。

退出的企业不承认无知,但觉得时机不好。虽然大家都觉得运气很重要,但也不想一个人去冒险,时机也很重要。目前的市场氛围与最初引入注册制时不同。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哪些企业可以走下去,哪些企业不能走下去,有不同的看法。更加强调信息披露的质量,一些企业就这样放任不管了。现在更加强调上市公司的质量,信息披露的质量不能代替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质量差的公司参加会议要困难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撤回来弥补不足也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