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中国厂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受到制约。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制造业也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一个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创新,特别是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关于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远远不够完善。重要的是缺乏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有必要修改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法;还应修订政府采购法、企业法、税法等相关法律,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主体。只有一根强壮的树枝
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3)促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能否在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方面发挥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败的关键。一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作用,加大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与创业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引导其与企业合作交流,增强科研项目的市场化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4)充分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公共技术R&D投资中起着引导作用,其最大的功能是提供制度保障和创造创新环境。政府应在法律规范、政策制定和舆论创造等方面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和保护创新行为;建立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方面,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