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网络课答案 2017创新创业尔雅课程答案

近日,多学科背景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课在苏州大学举行。在课堂上,文理学院的老师们从欣赏杜甫的名篇《兵车行》开始,用有骨气、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激励学生“大人格才能出大作品”;法学院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际法中的国家”;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演奏并演唱了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现场瞬间点燃了爱国热情.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无形的课堂氛围中,赢得了观摩专家、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如何推动课堂革命,为课堂教学添“金”?近年来,苏大先后建设精品通识教育课程200余门,建设英语高水平示范课程60门,探索130余门专业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开发新生研讨班、高峰研讨班、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课程,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

研讨课:帮助“考生”成为“学生”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钱嘉伟,两年多来一直是主要作者之一,在老龄研究领域的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他的科研灵感来源于医学部王建荣、周泉生特聘教授的“新生研讨会”。“教授们丰富了生动的教学内容,让我认识到生命科学领域的无限奥秘,也激发了我进入实验室探索科学问题、解决医学问题的欲望。”钱嘉伟讲了很多介绍这门课的内容。

为什么一场“新生研讨会”能给学生带来如此积极的变化?

2013年,“新生研讨班”在苏州大学校园启动,一批院士、教授、名师走进课堂,通过分组表演、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现场聚集等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讨论中,王建荣经常做“介绍”,选题是生命医学中的一个突出难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上,同学们对题目进行讨论和辩论,但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多角度思考,他在总结前只穿插点评。在“教-学”的深度对话中,学生大胆表达,老师也尝到了授人以渔的快感。

在苏大副校长蒋看来,帮助新生真正从“考生”转变为“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校为新生建了220个研讨班。教务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八成学生认为通过大一研讨班的学习,知识基础和思维训练得到了充分拓宽,对未来的科研、专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

翻转课堂:让学生做“主”学习

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智慧教室里,科技屏幕和可移动拼接圆桌环绕,学生们自信地站起来讲授课程知识,在讨论时,可以将想法、问题甚至建议变成弹幕,实时投射到教室前的屏幕上。这些都刷新了传统的课堂。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成为‘主人’。”六年前,录制播出《西方行政思想史》课程后,导师张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他发现,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记住课程的知识点,不容易混淆人物的观点,拓展相关知识就更难了。因此,经过酝酿,张晨整合了讨论式教学、过程性考核和自媒体平台,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

“紧张!上瘾!”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穆和他的朋友们将课堂学习扩展到专业书籍和网络学习,完成了

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放的教学资源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苏州大学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其中,借鉴“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的教学优势,在校园内建设20门高级课程,实现跨校区优质教育资源

享;基于110门微课程项目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研讨式、参与式、交互式多项并举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去年10月,学校又与智慧树网共建“姑苏课栈”,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通识教育形式的创新尝试。在首次“通识大讲堂”的直播课堂上,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跨学科主题,各学院专家从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跨界对话,精彩的内容让带着疑问、渴求答案的学生直呼:“这样的课,听得太解渴了。”


双创教育:让所有学生触手可及


“正是本科时期就能走进实验室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才使得我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得以锻炼和提升。”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卢神州教授、刘海老师指导的“丝素蛋白微针经皮给药系统”项目摘得国际赛道金奖。获奖团队中的五名学生成员都曾是纺院的学霸,谈及自己的科研历程,已在英国深造的毕业生殷祝平满是感激。


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上,苏州大学蓄足了改革动力。一方面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制度环境,降低学生双创“试错成本”;另一方面打通众创空间与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之间的管理壁垒,健全“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力争让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里触手可及。


从2011年开始,苏州大学就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理论与实务”必修课,将生涯教育列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学校又新增14门创业指导特色课程,开设57门针对创业实务的专业必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


老师们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传媒学院胡明宇老师开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创业课程“创意、视觉、传播、营销——理解广告”一经发布就被学生“秒抢”,其“线上/线下融合”“走出去、请进来”“人才分类培养”等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赋能加码”。目前选课人数接近6000人。


不拘一格育人才。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的话掷地有声:“打造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教学团队,建设一批一流课程,同时推进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培育一批一流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