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于孙陶然的《创业36条军规》,创下了一年印刷36次的记录。几乎所有的创业培训都以此为标准教材,在北大创业训练营300多门课程中长期位居学员第一。2015年10月,对其进行了修订并重新发布。
资本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
不要让资本情绪化,他们是一个像你这样的公司,一个通过投资像你这样的企业家然后退出来赚钱的公司。
对于创业者来说,让那些有闲置资金的人参与“启动红利”,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是一种双赢的商业模式。
资本进入企业的唯一目的是盈利和退出
风险投资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其经营行为是融资、投资、管理、退出,通过投资生产,通过退出获利,仅此而已。无论被投资企业是上市、被收购还是破产清算,总之,对创业公司进行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和退出。
资本的本质是极其贪婪的,企业家在与资本打交道时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特别浮躁。大家都等不及今年投资了。你明年上市,会给他们带来30-40倍的回报。此外,中国风险投资追求无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虽然这在逻辑上是“逆天”的,但几乎所有的创投都要求创业者签署4年上市承诺,承诺上市时的市值,不能上市4年的承诺每年按10%以上的复利回购。这是极其荒谬的。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好东西”,它可以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赚取高回报。幸运的是,我看到许小平先生已经开始练习一页纸的术语表,并开始删除那些“无耻”的条款。至少,我不会让自己在自己的考拉基金里“不要脸”。
不要指望投资者用金钱以外的东西来帮助你
投资不能帮你解决商业问题。帮助你是投资者的善意,不帮助你是责任,帮助你是福气。
很多基金会告诉你,他们抢项目的时候可以给你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和资源。听着,别太当真。关系可以介绍一下。双方能否合作,要看能否一起赢。无所谓就要合作共赢,有关系合作共赢也没用。
融资时不要上当
世界充满奇迹,尤其是中国。有人以战略投资为工具与主业竞争,有人以期限表为工具抢项目甚至压价,有人向企业索要40%甚至60%的股份。
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是创业者的必修课,创业者在融资时既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自卑。要克服融资中的“弱势心理”,要睁大眼睛看条款,多问有经验的人,不要被投资者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