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会销保健品招商网,会销产品招商

根据国家老龄委员会的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如今,很多保健品公司都在悄悄盯上老年人这个消费群体。

医疗保健行业越来越成为营销行业,欺骗老年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医护人员利用讲座、会议等。哄骗老人存钱甚至破产买保健品。

这种“卖”其实是赤裸裸的“感伤苦肉戏”。

为什么保健品行业会采用这样的营销方式?

我们该怎么办?

一、“会销”套路五步走

1.“收单”

销售人员利用老人怕死、占别人便宜、多想、被忽悠、被骗、听好话推销的心理。

比如,销售人员想尽办法通过送鸡蛋来吸引老年人。它们不是一次性给出的:

第一天,给10;

第二天必须带人,拿20;

第三天我给你30,

我第四次给你40,

四次给100个鸡蛋。

他们已经借助大数据进行了市场调研,送鸡蛋是最划算的方式。

如果客户成功转化,中间的差价肯定能赚回来。

通过赠送礼物,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即使收据填写完整。

2.“做客情”

接下来,我们会和老人一起画感情,建立信任,了解老人的身体和家庭情况。

第一次交流打“温情牌”时,一定要学会打招呼,注意和老人聊天的方式。

避免谈论疾病、家庭和职业,这势必会让老年人产生防御心理。

你可以谈一些日常琐事,但当你谈到老人的孙子孙女和他们的光辉事迹时,你往往无法接受。

作为销售人员,他们只需要听有用的东西。

比如给老人发一本书,给他们一张试卷,然后在客户家里做,边做边讲,就是给他们宣讲这个产品的知识。

可见,一个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不是产品的好坏,而是靠督导,靠业务员.

3.“洗单”

与老人建立感情,摸清家底,排除那些没有购买欲望的人。

例如,销售人员将进行家访,他们有“四有”

(1)看客户的经济情况;2看客户的身体状况;3看谁管他家,也就是自主权;(4)看他是否有保健意识。

探亲的时候,也要学会从老人的嘴里榨取他们的月收入。

我们也要善于观察老人之家的细节,主要看老人之家的茶几、卧室、床头柜、电视柜上摆放了多少药品。

tyle="font-size:15px;">销售人员为了剔除那些垃圾顾客,往往会经一道转化。


例如:主持人会让顾客先办一张会员卡,10块钱。


若是连10块钱都不肯花,那后面这批顾客肯定不会买后续公司的价格昂贵的产品。


经历了“收单”“做客情”“洗单”三个环节,剩下的老人就成了会议营销的直接目标。


为了让老人能多带钱来参会,销售人员可谓是煞费苦心。


例如:“摇奖游戏”现场摇出两个数字,只要与老人所带的百元大钞号码后两位相符,就可以得到奖励。


最高奖项为3元钱的一瓶醋,最低是价值四角钱的手串。


为了拿到奖品,有的老人带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来到会场。


4.“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与销售产品没有任何关系。


而所谓的讲师也都是大有名头的“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实际上,是打着专家名人的牌子,忽悠老人,虚有其名。


他们很厉害,每次的讲座都不带重复句的,是经过上千场会议练出来的,他们讲的是一种模式


5.“卖产品”


经过健康讲座的洗脑后,就到了会议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卖产品”


取得了老人信任的所谓专家,为老人看病问诊,专家只简单为老人看了一下舌头,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


说肠胃有问题、血糖有问题、血压也不稳,血脂也不行。


其实,奥秘就在销售人员之前做过的客情资料。


销售人员会提前把顾客的资料和病史等,提前交给所谓的专家。


攻单快的只要几分钟,一针见血。慢的,要很久。


经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参加会议的老人心甘情愿的掏出带来的现金,购买他们认为能够消除他们病痛的产品。


在会议营销的蛊惑下,一些没有消费能力的老人,为了能够买到这些产品,不惜从银行贷款。


会销会采取 “两天宣讲,一天攻单”的模式,讲师会多讲子女不孝,挑拨离间。


令老人买完产品回家后,与子女发生冲突,还不知道自己已被骗。


那些保健品,真的这么好吗,有的保健品“产品无批号,无神奇功效”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二、保健品的实质


如同顾客所说:“保健品吃又吃不死,但也没什么用”。


保健品其实就是一种食品,不可能治病的。


他说,我虽然不是药品,但比药品还要好。


我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包治百病。


我比食品还食品,我比药品还药品。


谁的优点我都占了,谁的缺点我都不沾。


在“虚假宣传”引导下,保健品作为一个道具,是包装出来的一个骗局。


这种诈骗是运用了完全市场化的手段,貌似是一种公平的或合理的交易。


但实际上背后有它的精心策划及一环套一环的套路诱使人做出一种非理性的决策,从而调入它的骗局之中。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健食品这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一个缺失或空白,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便利。


销售人员在骗取老人的一种感情,之后就骗了他们的钱。


国家在事前放松了管制,事中就要加强监测。


既然宽进来,就要严管。


国家没有相应的一对一的法规来对你的边缘行为绳之以法,他们就是在打擦边球。


保健品不是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


若真是市场需求大,为什么网上买不到?药店也没得卖?


半地下的经营模式,使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为隐蔽,因为它营造了巨大的暴力空间。


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或者暗处出售。我们应该在正规渠道购买,并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或者去社区医院问大夫,也省事、省钱、省心。


最后,对于保健品公司从里到外唬人的行为,老人应该自己多了解防病保健的科学知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还有他们虚情假意蒙人的行为,做儿女的应该多尽孝心,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耐心。


这,才是老人最好的保健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