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市长张
就业关系到社会大局,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两会期间,《人民日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市长张,明回答了“如何牢牢守住民生底线,促进就业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
人民网:张代表,您好!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平顶山市是如何谋划布局的?
的确,在张雷明:,稳定的就业会带来内心的平静。今年以来,平顶山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持续提升就业质量,牢牢把握民生“底线”,以就业稳定促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人民稳定,推动就业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具体规划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部门间的立体联动。我们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平顶山市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要点》 《平顶山市2020年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主要领导到各县(市、区)逐一动员部署,多次批示,形成了政府领导、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就业服务正常化。全面开展送政策到企业、解难题服务,成立4个服务指导组,在32个乡镇、48个社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就业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四级就业统计工作体系,建立城镇新增就业半年度考核制度,制定四大领域15项指标,确保项目齐全、数据真实、账表相符。
人民网: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平顶山市是如何精准施策,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的?
张雷明:在准确复工复产方面做出了这些努力: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我们在《平顶山日报》专刊上发布了支持复工复产和农民工就业的政策解读,向2000多家企业发放《关于共同做好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函》 《人社便民惠企政策明白卡汇编》,保障1106家企业2.9万名职工。
二是重点全力支持。建立企业用工需求账户,第一时间为圣光、捷利康等医疗用品厂商及三全、富士康等重点企业招聘2700余人;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用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与圣光集团负责人进行视频连线,对企业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给予充分肯定。
第三,加强劳务合作。积极打造“多元可持续劳务合作”和“区域点对点深度合作”的劳务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昆山、东莞等12个城市签订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先后推送就业岗位7万个。
人民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二字,可以说史无前例。这正是因为,稳住就业就稳住了基本民生。平顶山是如何统筹推动,实现就业创业“稳步走”的?
张雷明: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从“量变”到“质变”,不断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统筹拨付1000多万元,建成公共就业人才信息系统。786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线上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网络双选会议是与萍萍各大学联合举办的,提供了18,000个工作岗位和13,000名求职者(次)。
从“孵化”到“强化”,不断被激发
就业新活力。完善创业孵化基地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选聘41名专家组建大众创业导师团多次开展指导服务活动。目前,已经建立各类孵化园区17个,在孵企业2359家,共评定创业示范园区(项目)104个,拨付奖励资金559万元。由“重点”打造“亮点”,不断织牢就业保障网。制定“政府购岗”考核办法和入编程序,在全省率先解决人员“出口”问题,74名符合条件人员已办理入编。不断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6亿元,“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达到100%。
人民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可以说,“稳岗就业”对于脱贫攻坚、稳定农民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让他们转得出、稳得住、留得下,成为有稳定收入的劳动者?在这方面,平顶山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雷明:首先,我们精准做实务工信息动态“账”,建立了77.8万名务工人员实名制台帐,多渠道宣传发布奖补政策及企业用工信息,目前已持续推送招聘岗位超过80万个;其次,精细筑牢安全返岗保障“网”,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引导农民工健康安全有序复工复岗。截至4月底,已实现农民工返岗就业77.8万人;再次,打好就地就近就业“牌”,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工到本地企业、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就近就业,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29.4万人。
人民网:在为企业减负方面,平顶山打出了怎样的“组合拳”?
张雷明:在减负援企方面,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加大宣传强载体,实施“减返补降”阶段性政策组合拳,通过政府官网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社保政策,实现政策全覆盖,符合申领条件的企业主体全覆盖。
二是转变职能优服务,结合营商环境评价活动,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高效便企”为原则,优化企业申报、审批、公示等流程,做到快受理、快审核、快发放,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三是落实政策惠民生,扎实做好参保企业精准划型公示,第一时间让企业享受社保减免缓政策,为全市355家企业审批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3亿元,涉及职工人数10万人;为全市5804家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3.27亿元,中小微企业占比7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