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文|新经济100人,作者贾宁
作为头部生鲜连锁企业,百国源在中国拥有4500多家门店,在湖北拥有近300家门店。疫情期间,除地方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有特殊防疫要求外,湖北总有200多家门店正常营业。
门店正常安全运营的背后,是百国源整个运营体系的支撑,从上游生产端、供应链到下游门店,都保持着快速响应和规范管理。
这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加速了新零售业态在社区的落地。来自新经济的100人与百国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慧勇畅谈生鲜零售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供应链是生鲜行业最大痛点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这次疫情暴露出了生鲜零售行业的哪些痛点和问题?余惠勇: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生鲜行业痛点,其实是行业本身的特点造成的。
生鲜行业受供给影响较大,说明有两个强需求,一个是产区需求,大量产品无法生产,另一个是市民需求,生活保障很迫切,但中间很薄弱,整个零售流通不畅。
主要问题在于供应链。目前大部分生鲜零售的供应链还是传统模式,从产地到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端,而批发市场是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疫情的原因,批发市场首先被叫停,这个环节被中断,环节两端都受到很大影响。
一方面,货物从原产地运不出来。此外,武汉封城后,各地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严,甚至收缴难度加大。有些地方,如果组织能力弱,很多蔬菜水果只能烂在地里。另一方面,消费端非常紧张,所以安全性容易出现问题。
由此可见,供应链仍然是生鲜零售行业最大的痛点,传统的供应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很难抵御如此大的变化。
新经济100人:这次疫情会对生鲜零售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
余惠勇:我认为这场疫情将对整个生鲜零售行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这次疫情可能会改变很多中国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必须从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
比如疫情开始后,我们家自动形成了半餐制,这在过去是不存在的,但现在,即使我们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他们也会用普通的筷子和勺子。类似西餐的用餐制度可能会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场疫情将遏制人们喜欢购物和加入乐趣的习惯,使人们更加追求内心的东西,加速大型超市生鲜产品的改革。为什么人们总是去超市?一旦进了超市,一个小时都出不去,主要还是想买新鲜的,因为新鲜的食物是刚需。但是现在人们不想去人多的地方。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所以相应的,疫情过后,小鲜店会有更大的发展。大型超市的生鲜产品会遇到进一步的冲击。
另一个将加速发展的是家庭服务。居家服务需要注重品牌,生鲜产品整体缺乏标准,所以大家都喜欢亲自观看挑选,但疫情过后,大家都希望在家里得到品质好的商品。谁能保证质量,谁能真正拥有品牌,每个人对价格的敏感度都会下降,而品牌的
信赖度会增加。上游:订单农业的前提是标准化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国内上游农产品的生产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余惠勇:国内上游农产品生产现状仍然是散、小、不稳定、不规范,一直以来的改变不大,跟我们整个市场发展是不匹配的。
上游农产品品质的不稳定,是因为生产端普遍规模小且松散,而下游企业无法掌控生产端时,光靠产品质量检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未来一定是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哪怕是松散的农户,如果不能够形成组织,未来也一定会被淘汰。农户将形成有效的组织,更多大中型农场将产生。
现在我们看到,农产品生产已经逐步在往组织化这个方向发展,但是速度很慢。讲一个比例,生产端不能得到有效组织的生产方式仍然占80%以上。有效组织的中大型农场,以及让松散农户发挥作用的合作社,能够影响到种植标准、种植规范的,不会超过20%。
新经济100人:百果园在全球布局了两百多个特约供货基地,实现了大部分水果基地直采。在您看来,订单式农业在国内的现状是怎样的,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有哪些?
余惠勇:订单农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方向,要实现整个产业的效能提升,必须把计划性提升,实现计划性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订单农业。
订单是根据销售衍生的,当销售稳定才可能有稳定的订单,随着强势的销售端或者说规模化的、品牌型销售端的逐步发展,订单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
但是在我们国家,订单农业发展的问题比较大,没有得到很有效的推广。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是有变化的,当没有明确的农产品标准时,它会成为订单履行的一个障碍,难以落实,当屡屡出现障碍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跟着行情跑,订单就非常难完成。
百果园为什么订单能够走通,也是因为解决了标准问题,我们在生产赋能时,要求生产端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可预期的,销售能够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是可预期的。只有当产品品质可预期、销售可预期的前提下,订单才能成功。
机遇:消费者价值观升级带来产业变革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社区生鲜零售企业在扩张时,应该注意哪些点?如何实现对加盟门店的标准化管控?
余惠勇:做零售,很重要的一点是匹配度。创业者的理想要跟自身的能力、经验、资源进行匹配,明确自己能够做好的范围。
在特定范围,做好比做大更重要,对待价值,不要认为做大才是有价值。其实做好才有价值,我能力小或者现在能力不够,哪怕开一家店,我把服务和品质做好,也是非常成功的,成功不要以大小评论,而是以顾客对你的口碑来衡量。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不要一味去羡慕别人做得多大,赚多少钱,而是真正要找到你能够给顾客带来什么价值。从这个角度入手,自然就会明确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当你的能力到了一定阶段,你才能去做相应匹配的事情。
管好自己的内心,管好自己的欲望,我认为对于创业是最重要的。
加盟连锁是对企业非常大的考验,你要把它作为一个事业来做,而不是那些薅羊毛的行为,那就需要有非常强大的体系去支撑,保障加盟商的利益。亏钱的时候宁愿自己亏钱,不要让加盟商亏,要有这种经济能力和胸怀。大家赚钱的时候,又要守住品牌的标准,这些都很重要。
新经济100人:长期来看,用户的生鲜消费理念与消费趋势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围绕社区零售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余惠勇:这次疫情从影响消费者,进而影响到整个生鲜零售行业,消费者更加注意健康和卫生,更加偏好社区里距离自己很近的小店,甚至到家服务的这种形式,更追求蔬菜水果等健康的产品。
这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最大的升级是价值观的升级,消费者的价值观在这个疫情中受到冲击,价值观的改变会带来产业的根本改变。
因此社区零售,我认为还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的。从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角度看,到处都是机会。但是做大的机会非常不容易,非常少,做好的机会还有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