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从杨仕省和深圳报道
仅6月30日,记者所在的Python学习营8.9元体验课微信群,就被“助教”陆续拉进了150名注册学员。会计、律师、广告、运营、文员、空乘、酒店管理、物流、人事……各行各业的人都被Python语言包围,也有不少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
虽然是一窥豹,但似乎目前成人编程教育市场火爆。在学习小组中,谈及学习Python的原因,同学们的回答几乎都是“提升自己”,但“Python真的对我有用吗?”在他们的回答中,他们普遍透露了自己的焦虑,担心自己的工作内容会在AI时代到来之前被机器人取代。
“学习编程是现在的大趋势,我感觉到了危机感。如果我不学习,我就会在人工智能时代被社会淘汰。”“编程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以作为生活的基础,也是锦上添花。”“人工智能将消除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做不可替代的工作。”学生在微信群中互相展示自己的想法。
在“Python学习营”的微信群里,说起学习的目的,在大量学生中提到了“淘汰”这个关键词
的确,作为在线教育的细分赛道,随着2017年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少儿编程的培训热潮比Python培训课程来得更早。但是,这也让人觉得Python这种仅仅是编程语言中的一种,没有太大的好处,这几年可以在各行各业流行起来。真的只是因为人类想要主宰人工智能的自主觉醒吗?
高频广告与职场焦虑
“那是办公软件吗?”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签约Python时,万姚辉对本报记者的回答首先是一个反问,“平时总能看到广告,挺好奇的。读研前的这个假期其实没什么,好好想想吧。”他接着说。
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Python广告中使用的“0 basic/week/introduction”等关键词成功放大了其易用、应用广泛的优势。此外,Python在朋友圈和Tik Tok的信息流中长期滚动再投资、精准投放,引起了部分用户的好奇,吸引了不少人报名,甚至比10元的课程体验价还要方便。
Python在朋友圈推的广告打败了爱豆的人气代言,成为历史上互动率最高的朋友圈
今年即将从英国毕业的传媒专业学生孟凡宇告诉本报记者:“我想在求职阶段学到更多,主要是因为我的焦虑。“在知乎、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很多关于求职互联网公司的帖子都在讲懂Python的好处。知乎有一个回答甚至说,如果将来有孩子,可以考虑让母语学习Python。感觉Python焦虑真的很好卖。”
这种无处不在的焦虑恰恰被编程教育机构所针对,在新媒体运营、策划、销售、HR、金融、电商等销售推广中,都强调了Python的广泛应用范围。同时他们提到学生完成学业后工资会有很大提高,还可以兼职挣钱。
在Python学习营中,导师推广了“Python Crawler”,并向学生展示了学习后可以兼职的页面。“万元数据采集”服务被圈里凸显
求职中的“后浪”焦虑,不仅来自即将踏入社会的迷茫,更来自AI技术面临的危机感。不管是蟒蛇,
on培训广告文案,还是助教的每日“督导”,都营造出、并让学员感受到“不掌握Python语言就要被人工智能时代淘汰”的氛围和理论。但就记者在“Python学习营”的观察而言,许多学员并不了解学成Python之后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具体用处,学习的本质或许仍是盲从。就起码从目前看来,Python还无需被冠上“人人必备的技能”之名。“我感觉进互联网企业,懂一点Python肯定有很多提升空间,但我问了好多现在在互联网上下游工作的同学,发现其实没有大必要,编程还是属于开发岗技能。”孟凡雨说。“具备Python技能,并不一定是券商交易员的必备条件,但为了提升效率,可以自我增值学会。”某头部券商公司的一位从业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在宣传页面中,Python培训平台明确将课程与AI、涨薪相结合,将目标用户定位为职场相关人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同样认为,“编程技术人人必备”确有些言过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宣传手段。“编程作为一项极具专业性的技术,尚没有成为所有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编程技术的学习也非一日之功,学习者需要较强知识背景和长时间的学习。人人学习、人人必备并不现实,更多的还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普通大众浅显了解即可,全行业都学则大可不必。”盘和林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说。
曾有就职过成人编程教育培训师对媒体坦言,自己教过的学生真正能将编程应用于工作的并不多,尤其是跨行业学习更具有难度,但市场上的一些宣传很容易误导大家。“学习编程还是要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真的需要再去学习,没必要盲目跟风。”
但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并没有减轻,他们依然需要通过获取大量技能(或证书)以及相关知识充盈自己并建立内心的稳态。由此看来,学习Python和人们热衷的考证、学外语等行为,本质上都构成了焦虑经济。就如孟凡雨所想的:“但我应该还会想学,但会选择不付费报名的形式,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基本了解就好,打算跟着b站上的教程学一学。”
教学模式新颖 平台乱象犹在
不过,Python的教学模式的确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其新颖的网页设计成为吸引用户付费千元参加进阶课程的原因之一。
与传统的采用PPT页面展示、老师语音讲解的教学方法相比,各个Python培训平台统一采用成人机对话式交互教学和在线实操,并采取通关制解锁方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速度调整。
除此之外,培训机构统一采用“助教”或“班主任”的服务方式,在学员微信群中时刻答疑、督促学员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并定时讲述学习Python语言的好处或必要性。
谈起报名“小灶能力派”Python免费体验课的经历,孟凡雨讲道:“我一下午把一周的网课全上了,内容很简单的,主要是班主任在群里各种贩卖焦虑。感觉班主任的门槛不高,虽然在群里带着学员实操,但精通Python的人怎么可能只做社群呢?一分钟内大段大段的话让人感觉都是提前拟好的话术。”
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由于体验课程内容简单,“助教”或“班主任”能够在微信群中全天候实时为学员解答的服务,仅仅是针对为期一周左右的体验课。若付费购买进阶课程,学员在解题上一旦有疑问,也只能在限制时间内请求“更厉害的助教”答疑。
然而,部分“助教”或“班主任”在向学员推荐进阶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前告知此类服务限制,导致很多学员认为进阶课程仍能享受诸如体验课的服务。也由此,各大投诉平台上出现许多关于编程机构“虚假宣传”的内容。
一些培训班的收费模式也同样遭到学员不满。部分学员投诉道,自己在付费后,半个月至两个月没有老师联系上课的情况,等到学习兴趣消失想要退课,却被告知自己已错过七天无理由退款期限。
在课程时效方面,也存在培训班员工告知不全面的情况。“购买课程前说的是‘课程一次购买后有免费永久使用权’,实际上每个学习阶段只有一张有时限的车票,需在时效期内预约课程,一旦车票过期则需再次购买,属于误导二次消费。”魏女士在聚投诉中写道。

此外,超标的单课时长也让许多上班族感到吃力,甚至有学员称之为“地狱式训练”。购买了风变编程“1298元基础语法+爬虫精进课”的惠先生说:“8天之内要冲刺到第九关(每一关都需要差不多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完成不了就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假如不能在车票时效内进入下阶段,之后还得花钱再买车票才能学。”
但这并不影响Python培训班的火热。记者对比发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风变编程将进阶课程的费用逐渐提高,从1198元,到1298元,到如今的1498元(由于记者未购买三种不同价格课程,因此其教学内容是否作出相应调整或提升未知)。此外据媒体报道,“黑马程序员”在杭州开设的Python培训班每月都有1个班级新开,根据教授类型,费用从598元到21980元不等,而线上学员的体量远超面授班。
不仅如此,Python热潮也成功带动了周边经济。在b站上,一个名为“鱼C-小甲鱼”的用户专门制作各类编程教学的视频,免费开放给大众观看,可以通过售卖自己著作的配套教材盈利。目前,“鱼C-小甲鱼”原创的两只Python相关视频作品有超100万的播放量,其编写的Python教材在京东上也“累计销量13万”。
针对大众该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领域和编程技能的问题,盘和林认为:“当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大众既不需要过于担忧,要相信技术的发展最终都会以服务人类社会为目的,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顺应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助推人工智能价值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