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500万。
然而,这一数字仍在上升。
中国作为早期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央的指导下,各地逐渐开始复学。
生活,开始进入了后疫情时代。
武汉,曾经的疫情中心城市。
曾经最危险的城市,现在变成了最安全的城市。
现在,它正在逐渐回归正轨。
后疫情时代的武汉是什么样的?
这部最近开播的纪录片可能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冬去春归2:原地生长》
丹丹今年8岁,现在上小学二年级。
这是他呆在家里的第110天。
对他来说,疫情只是一个异常漫长的假期。
当他和5岁的弟弟鲍晓在家时,他的父母逐渐回到了工作岗位。
他暂时不能回学校了。他认真对待网上课程,积极回答问题。
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会偷偷拿起游戏机玩几个游戏。
被妈妈抓住后,我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出解决方案。
懂事,却又天真烂漫。
当导演问他是否想回学校时,他犹豫了。
“我还是希望。因为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虽然我没有说出来,但是我脱离了同龄人的社会环境。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会令他感到孤单。
即将参加高考的艺术生王正在努力备考。
疫情让她无法回到武汉,她在杭州住了很长时间。
5月1日,武汉高三学生开始分批返校备战高考。
此时距离高考还有68天。
虽然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但时间依然紧迫。
size:15px;">因为艺考的推迟,让学业本就紧张的他们,更添加了几分负担。以往考完艺考再努力准备学业考试的他们,这次却一个也不能落下。
华中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朱琳琳,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毕业典礼。
在疫情中毕业的她,甚至没有机会再在宿舍与共度4年的舍友再见上一面。

青春总是会散场,却没有想到是以这样的形式。
看着生活了4年的校园,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
校园的每一角,都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向远方走去,开始人生的新一段旅程。
疫情后,不仅仅是学生受到影响,各行各业也都在做着相应的改变。
在超长的隔离与封闭后,所有人似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原本的工作与新的工作方式。
为了积极自救,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生存下去。
连五星级酒店都开始开启了星级大排档模式。

幼儿园在迟迟收不到复园通知的情况下,所有老师集体上阵。
在幼儿园门前摆出烧烤摊,以此维持收入。

房地产行业经过短期的低迷后,楼市也有了明显的回暖。
大量有购房意愿的客户看房,屡屡成交。
成交量较去年还要更火热一些。
6月1日,2020年武汉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如期举行。
后疫情时代,年轻人们依旧要走入社会,为了生存与理想努力打拼。
所有人,都在随着疫情的持续做出着改变。
但是,在这段时期中,变化最大的,不是个人。
而是他们所在的家庭。
旦旦一家,因为父母复工,旦旦和弟弟独自在家。
妈妈始终放心不下孩子的在家情况。
为了缓解妈妈的焦虑,爸爸只好购买了一个家庭摄像头,让妈妈好观察旦旦和弟弟的一举一动。
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妥,只是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最让人吃惊的是,当爸爸前往线下购买的时候。
他发现,买摄像头的人很多。
普天下的父母,所担心的,大都相同。
王科珺的家庭情况则不太一样。
疫情前期,王科珺与家里分隔两地。
回到武汉后,又紧接着迎接高考。
整个家里为了两个孩子全体动员。
备战,踩点,送考。
所有能想到的都帮孩子准备好,生怕有所遗漏。
在王科珺看来,父母将高考看的太重了。

其实,父母看重的不是高考,而是她的未来。
特别在疫情后,各种变动让身为父母的他们更明白。
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太微弱了。
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镜头之外,是他们难以说出的爱。
最让人心痛的是秀秀。
一场疫情,将她的家庭击垮了。
一家三口全部感染,父亲因为新冠去世,母亲重症。
这个城市留给她太多的回忆,而这些回忆,都和爸爸有关。
曾经为了爸爸而活的她,没有了方向。

现在的她只想远离武汉,逃离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在武汉,像秀秀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面对亲人的离世,生活的压力。
这些在疫情中受到创伤的人们,还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生活始终还要继续。
整个纪录片,都围绕在武汉这一座城中。
武汉,也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在共同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所有人都在重启着自己的生活。
发生在武汉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在全国各地发生着。
这场疫情,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停滞。
各行各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许多企业就此停牌,餐饮店服装店关门停业。


大批大批的人员失业,所有人都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
6月,国家出台大力发展地摊经济的政策,鼓励大家走上街头。
通过这种中国独有的地摊特色,推动整体经济逐步复苏。
每当夜晚,城市的灯火逐渐璀璨,市井的烟火气逐渐燎然。

城市的发展逐渐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我们逐渐走过了最低谷,慢慢朝着好的方向迈进着。
“人都是善忘的。”旦旦爸爸说。
至少短时间内,我们可能都想不起曾经在家封闭那么多天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疫情终将会远离,而我们也会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
像第一集中不断提到的“天问一号”探测器。
它是我国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

它实现了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也代表了我们对未来的向往。
其实,在“天问一号”发射前,依旧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状况发生。
这些状况,导致发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推迟。
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相类似,它也同样经历了它的困难时期。
现在的它,正向着火星一点点的飞去。
我们,也将和它一样,向着未来前进。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引用一下第一集中,旦旦父子的谈话。
旦旦一家人去长江边看悬河。
爸爸说,有一种只有在洪水的时候才能看得到的乱流现象。
水在中间的地方是一条直线,靠近岸边的部分都比较乱。
因为当洪水漫过房子,亭子,树木的时候,水流会反射,导致水面不平整。
而旦旦这时说的话却让整个结尾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回音。
“当洪水退了,乱流消失了,又会留下什么东西。平静的?还是汹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