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商南九零达科技有限公司,九零创业有限公司

作者:关步宇来源:功夫财经

这几天我有点虚弱。昨天中午吃了一块牛排,牙齿卡住了。显然不是M-666和牛。米其林餐厅有假货。现在真的没有诚实的商人了。今天,我和朋友出去打高尔夫球了。海南岛天气不错,但是场地太寒酸,还有一个鼹鼠洞。60.1万年的会费被盗用了?生活不如意。

——对不起,以上内容都属于“文学创作”,模仿最近流行的“凡尔赛文学”,简称“凡体”。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午吃盒饭,吃青菜补牙,在小区篮球场跳了几下就转脚。

1

“凡尔赛体”是虚构的财富梦想

“凡尔赛风格”源于网络名人中的一条微博,内容主要是炫耀财富、示爱的套路,比如丈夫送给她兰博基尼而她不喜欢的“日常烦恼”。之所以被命名为“凡尔赛”,是因为它是一部日本动画片,一般都是讽刺它华丽丰富的外表。

网友总结了凡尔赛文学的三大要素:

1.先抑后扬,再明里暗里赞美。

2.自问自答。

3.第三人称视角的灵活运用。

事实上,总结中缺失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虚构。凡尔赛的发明者承认兰博基尼等等都是虚构的,她不在乎被人嘲讽热搜。

相反,一些评论人士却认真翻出了马云的“我不在乎钱”、强哥的“脸盲”、张国荣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好看”等著名富豪的言论,也被归为“凡尔赛风格”。

这很牵强。如果马云在乎钱,他会提前十年退休;强哥在明尼苏达的故事也真的说明了,他至少是脸盲,即使是半盲也是可以信任的。张国荣纠结的性格真的不会让他好看.这些话或多或少是真的,但大众无法理解,或者说他们不配理解。

老板有别人不理解的痛苦,这是真的,但“芬迪”“名人”都是虚构的,在笨拙地炫耀财富和假装富有的背后,有笑的自我满足。

“假名人”“凡尔赛”被无情嘲讽。多少叔叔阿姨摇摇头,觉得“这小伙子不行……”

然而,“虚荣心膨胀”和“物质主义”真的会带来麻烦吗?放下“前浪”的优越感,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年轻一代正在从富裕走向贫穷。

2

“贫困的青年”是全球现象

年轻人贫困是一个全球现象,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的”

58600" mention-index="0">平成废物”还未远去,“令和猛男”已经流行。“猛男”是对“令和”一代沉迷于二次元“宅文化”的讽刺,比起平成低欲望一代的废,令和更是缺乏社会生活的废宅。


2018年度日本“宅经济”市场持续增长,2019年也将保持涨势。其中动漫市场在2018年达到2900亿日元,规模同比增长了108.2%。“宅经济”的蓬勃,却是年轻一代经济处境持续恶化的“恶之花”。


不是年轻人愿意宅在廉价的二次元里醉生梦死,而是他们窘迫的经济水平走不进昂贵的三次元现实生活。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经济低迷,有近七成人表示想把钱用来「储蓄」,却也只是想想而已。实际上,在20多岁的日本年轻人中,有六成是没存款的。连储蓄的能力都没有,在财富的阶梯上一步也迈不开。


不要被天价手办、氪金周边晃了眼,“宅经济”本质上是三次元生活的廉价替代,“平成”“令和”无缘高尔夫、旅游、登山,不是他们对阳光草坪、异国风景失去了兴趣,是早早陷入了贫困境遇教会了他们因陋就简。


美国青年的境况也并不比日本好,在储蓄方面,情况也不乐观,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没有养老储蓄。


更为明显的迹象是,美国年轻人的经济独立性明显下降。在新冠大流行之前,美国青年与父母同住的占比已经高达47%,这是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比率。而在上世纪后半叶,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的比例都在35%以下。


▲NBC:疫情导致回家“啃老”的年轻人创历史新高


欧洲的情况可能更糟,体现在长期高位的年轻人失业率。欧盟的年轻人平均失业率常年高于20%,南欧国家更是达到了令人乍舌的40%,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健康水平。


青年人贫困,是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普遍显现。贫困是现实对年轻人的毒打,像日本这样打出了平成、令和两代的两代,选择了二次元的逃避。


某种角度看,中国年轻人的“假名媛”和“凡尔赛体”多少还有些对财富憧憬,比起彻底逃避现实的苟且要健康一些。前浪们恣意嘲笑“无能的后辈”,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3


赢在房价的前浪


是高增长成全了“前浪”们的财富快速增值,而不是“前浪们”自我标榜的更勤奋、更吃苦耐劳。和那些先行一步的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一样,经济的高增长带来的资产高速升值,创造了个人和家庭的富裕。这在中国尤为显著。


1996-2015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在此期间,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名义增速,其中1996-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亦长期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20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19.6倍,名义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分别增长8.6倍和7.7倍。


很明显,居民收入在整个经济分配体系中居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仅仅靠“吃苦耐劳”赚得的工资收入,富也富不到哪儿去。


大众产生先富起来的幻觉源于另一个经济现象——资产快速增值。跑赢一切经济指标的是居民住房价格,住房的快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居民收入增长滞后的分配短板。


▲2000-2017年全国平均房价


房价上涨跑赢一切的现象在中国如此显著,无外乎两个原因。


其一,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从无到有的横空出世,居民手上的房产从纯粹的使用价值变成了可以计价的市场价格,直接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接下来的房价快速增长阶段,又让“1”后面的零增加了很多。


也正因为从无到有的低起点,至少在房地产启动的前十年里,这个市场几乎没有门槛。


你是万元户也罢,打工人也好,零首付、低利率、放贷宽松再加低房价(当时看也不低,但现在回想一下呢?),买房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收入门槛。厂长可以买,工人也可以买;教授可以买,宿舍管理员也可以买;胆大者多买,胆小的少买。


所以买房,就成了城市居民最普遍的投资行为——尽管很多人在买的时候并没有投资意识,但这无关紧要,谁也不能否认买到就是赚到的事实。


其次,中国居民始终缺少房产以外的投资渠道。除了股市,就是房市,最后剩下的就是各种储蓄。


股市虽然发育早,却一直病病歪歪,艺高人胆大的才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机会。而相比之下,房市就只要胆大不要艺高,技术门槛很低。


至于储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的背后是大量货币入市,没有竞争的储蓄利率根本不可能跑赢资产的价格上涨。省吃俭用的存钱党成了不折不扣的Loser,虽然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最终的结果是,房产占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80%。有没有房、有几套房决定了财富等级,工资差距的仨瓜俩枣反而无关紧要。


▲中国人家庭财富占比


你别看你是西装革履的某某总,还真不见得比保安大哥的身家。人家靠拆迁启动第一桶金,在买菜时顺手再捋个两套新房,三五年后就是妥妥的隐形富翁,而你一个总经理的年薪能换几个平方?这不是都市传说,而是一线城市常见。


由此可见,“前浪们”今天可以笑傲“后浪”的财富优越,和他们引以为傲的“吃苦耐劳”“阅历丰富”真没太大关系。还有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吃苦耐劳的吗?可是不准买房、不想买房的他们赚到了什么?


有了资产的积累,金融服务来了,后面的金融新工具诸如私募、信托、各色理财产品都在向“行走的房票们”招手。赶上了这些豪华跑车的,实现财务自由不难。就算错过了,有事没事就跑两步的房价也足可保证阶层不下滑。


总之,房地产启动了二十多年的资产盛宴,城市里的六零大爷、七零大叔基本都赶上了主菜,八零大哥也吃到了点心。九零往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高房价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财富标杆,打工人的收入绝对值、增速在房价面前匍匐。


4


输在起跑线的后浪


为“后浪们”算算账。家庭出身在“钱途”起点上的权重越来越大。做一辈子白领打工人,每年净存十万元再加稳健型理财,整个职业生涯也就四五百万,相当于一线入门级房子一套。当年要是爹妈一狠心,多吃三五年老干妈拌饭多攒了一套,就顶了娃一辈子吗?


这就是年轻一代的心境和处境——财富要么唾手可得,要么可望而不可及。


责怪高房价其实也没什么道理,再强调一下,如果不是房产增值,爷叔阿姨们也分享不到多少财富。是经济增速骤减,把年轻人推到了悬崖边缘。


资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至少在房市如此。中国经济进入了吃存量的时代,属于年轻人的财富增长空间能有多大?梦还可以做,但也就是梦而已。


看懂了存量游戏的新规却又不甘心的,就想着“傍大款”、“求包养”。前浪可以骂这是龌龊,却不能否认,家里没矿的后浪在新游戏里还真没什么特干净的路可以选。


再剩下的就是华丽丽的胡思乱想,创作得不到“星云奖”的幻想文学“凡尔赛体”。这是野心的灰烬,好笑吗?很好笑。



可是,真等年轻人彻底放弃挣扎和幻想时,就笑不出来了。“昭和男儿”揶揄“平成废物”时还挺欢乐,面对“令和猛男”时已经自顾不暇。


当创造财富的能力下降了,没有人可以从受益。


爷叔阿姨们不要以为看上去很值钱的房产会保障幸福的晚景,当年“昭和男儿”们也曾自信满满,今天大都晚景凄凉。资产的价格只是一堆数字,如果没有真实的财富增量支持,无异于冰山上的凤凰——冰山融化了,凤凰也就飞走了。


因此,在围观“凡体”、“假名媛”时,请前浪们不要光顾着说教式的自我表扬,不要沉浸在虚幻的“想当年”,其实我们也只是“正当年”罢了。


真正要做的是让当下成为“当年”,一样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一样的为社会经济解开枷锁,让年轻人有闯荡和创造的空间,在财富的增量中收获他们的未来。这是前浪的义务,也关乎前浪的未来处境。


总之,收起云淡风轻的纯天然有机白日梦,人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的未来,只有野蛮生长的活力才是通向幸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