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逆水而上
解码一个中小城市跨越式发展样本
《桨声光影》中的秦淮河滋养了六朝古都南京。鲜为人知的是,它溯源至秦淮,逆水而上至丽水。虽然县城有1000年的历史,但距离南京主城50公里的溧水区,似乎给人“处于一隅”的印象,当地人一度自嘲“没有存在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舸争流,热衷者为先。近年来,一系列数据“刷新”了人们对丽水的认知:区域GDP距离千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进入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方阵.
创造条件,逆水行舟,作为中小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样本,解码丽水可以给人启示。
小城谋巨变
“城市边缘”崛起新支点
89岁的退休干部沈伟清楚地记得,刚到丽水的时候,走了几条街就看不到城市了。他很好奇市中心在哪里,但他的同事告诉他:“你在丽水市购物完了。”“路不平,灯不明,理发不灵。”在沈的印象中,溧水的城市面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年轻人也有同感。2008年盐城杨晓慧跟随爱人从南京到丽水,差距很大。“那时候,丽水有工作没有生活。工厂被贫瘠的芦苇包围着。每个周末,我都要回南京度过。我觉得这里不是家。”
短短几年,生活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五颜六色”。近年来,丽水用“绣花功夫”补齐城乡规划建设短板,打造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先后建成16个城市公园,建成“社区绿地3分钟、健康绿道5分钟、城市公园10分钟”的花园城市。
城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极限运动馆、秦淮圆头灯会、米岛音乐节等。不仅在周末给当地人一个去处,还成为外国人的“诗和远方”。杨晓慧已经卖掉了南京的房子,在溧水定居。
古城更新只是表象,产业集聚和智力升级让城市充满内生动力。从15年前创建“工业强县”到如今南京唯一的高质量制造业发展试验区,丽水锚定生产强市、繁荣城市,注重高端前沿产业集聚,现已形成新能源汽车、机场、健康三大百亿级产业地标。
从“制造”到“智造”,创维集团的发展与丽水同频共振。创维扎根丽水十余年,年产冰箱洗衣机600多万台,为宽温变、客厅冰吧等新消费需求创新。已独立申报专利近百项。创维探索从传统家电到新能源的跨界,旗下开沃汽车跻身科技初创企业行列,首款新能源量产车型已推出。“创维已带动100多家新能源上下游企业集聚丽水,预计形成产值1000亿元。”创维集团创始人黄鸿升说。
“刚到丽水时,还处于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的初级阶段。与南京其他地区相比,这里就像一个被遗忘的村庄。”黄鸿升说,丽水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这总让他想起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
“十三五”期间,丽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四个百亿台阶,达到9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近一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2.4%,综合实力百强地区位居Ch
"font-size:15px;">如今的溧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在南京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溧水是南京南部片区的“新兴增长极”。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在南京都市圈竞合中,溧水要发挥南京向南辐射带动的增压作用,力争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增长近一倍达到100万人,迈入全国区县前20名。老城开新局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活力新城
城市发展,关键在人,这是所有城市的核心竞争要素。“十三五”期间,溧水净流入20万人,年均增长10%,远超长三角地区人口平均增速。一座有着1400多年建县史的老城,一个受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的区域,引人、留人靠什么?围绕“全生命周期”再造城市运行结构是溧水的秘诀。
筑牢民生底线,抬高发展上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溧水每年80%以上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天空之境”石臼湖旁边的村子里,每天有专人为老人准备三菜一汤,60岁以上一餐5元,90岁以上免费。这样的老年人助餐点在溧水有139个,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再寒冷的天,老人们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溧水本地“90后”葛元成2013年回到家乡工作时,城区没有一家像样的电影院,而最让年轻人焦虑的是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溧水通过引进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游府西街小学、金陵中学、南京林业大学等9所名校(园)落户。目前,溧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领先,群众美好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全民健康”擦亮“全面小康”成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关注人从生到死、从现在到未来全生命周期诉求的健康体系正在溧水构筑,让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从儿童医院到康复医院,溧水聚集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资源,针对日益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打造“区级有资源、镇街有平台、社区有服务”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馆、哈佛适老研究院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健康产业和机构相继落户。
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激发“生态产能”。从生态建设到生态修复,再到生态产能,溧水创造性探索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为守护好秦淮源头,溧水3年投入近50亿元提升全域水环境,率先基本实现全域三类水。作为曾经的“化工重镇”,溧水用壮士断腕的决心退出所有化工企业,释放的空间用于发展文旅和健康产业。“五一”小长假,溧水举办第九届咪逗音乐节,数万人在无想山下尽情高歌,这个只有60万常住人口的小城,5天时间全域迎来94.5万客流。“溧水,来了才知好。”溧水区文旅局局长韦仁健表示,好山好水使得城市魅力不断提升,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近郊展远见
昔日“吊车尾”敢闯“无人区”
在南京周边多个郊区县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溧水都是“老幺”。然而观察逆袭历程,溧水勇闯“无人区”的城市抱负清晰可见。
一座没有机场的城市,却飞翔在空港产业的风口。在溧水空港核心区内,全国第二座机场大通关基地——南京溧水空港大通关基地忙碌又秩序井然。4月16日,苏宁易购举行首单出区仪式,这个江苏电商巨头终于有了省内的保税仓。“以前货运通关要两天,现在缩短到两小时,南京消费者有望喝上当天生产的澳洲牛奶。”南京空港领航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晓霞介绍。
溧水紧邻禄口国际机场,秦淮河大桥建成通车后,空港新城与机场的直线距离从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凭借区位优势,溧水着力打造会展经济和跨境直播电商产业,去年举办52场重大展会活动,被评为中国特色产业会展目的地。到2025年,溧水有望形成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
溧水目前正在建设江苏省首家三甲康复医院。投资数十亿元的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颐养中心等项目落子溧水,不仅在于其优良的生态底色和交通区位优势,更在于对大健康产业的谋划。2019年,溧水推出全国首个区县级健康城市规划《健康溧水2030规划纲要》,到2025年健康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千亿规模。
作为唯一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溧水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健康优先”、养成全民健康习惯、营造良好健康环境,构建“全区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去年底,溧水与哈佛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同开展适老社会科技创新研究,在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领域展开前瞻性科研攻关。
溧水拥有全国仅有的四个国家级农高区之一,并超出了传统农业范畴。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位于溧水白马镇的南京农高区定位“绿色智慧农业”,有别于其他农高区与土地绑定紧密的作物农业。白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兵介绍,未来农高区将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体系,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瞄准产业前沿,南京农高区与江南大学合作创建“国家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人造肉、人造奶等前沿领域的未来食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后发可先至
“无所不想”成就“无限遐想”
溧水城南有一座无想山,“无想”本是“无相”,在老百姓口耳相传中被解读为“心无所想”。很长一段时期,山脚下的溧水,一如这座山名默默无闻。
近年来,人们惊叹于无想山的变化:曾经的荒山野岭已步道通幽,山间民宿如雨后春笋,咪逗音乐节、草莓马拉松活力涌动。变化更大的是溧水,六大试验示范区同步推进建设,涵盖产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
认清自身禀赋,创造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无所不想,方有无限遐想”,这是新时代溧水人对“无想”的全新解读,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溧水密码”。
“贯彻新发展理念,绝非一时一地,必须是全方位、全领域,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在此进程中,溧水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早在2019年6月,溧水就邀请顶级专家团队谋划“十四五”,制定中长期规划。“想明白的事情一天不能等,没想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能动,绝不在规划不清的路径上盲目发力,要保持定力、谋定后动。”
二是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发展不单是数量的增长,更是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增长。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注重智力资源的招引,浙溧研究院、未来食品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三是动力比速度更重要。在全国寻找“最强对手”:把杭州余杭区作为总标杆,创新学佛山顺德、协调学苏州昆山、绿色学湖州安吉、共享学无锡江阴,找准差距、力求超越。溧水区委研究室主任李侠认为,这种对标并非盲目,而在科学性和可比性基础上设定需要“跳起来够一够”的目标,自加最大压力,才能激发最强动力。
干部状态全面迸发,人人用身影指挥而非声音指挥。溧水提出“五不”精神,干事创业不问西东、工作推进不遗余力、招商引资不留余地、绿色发展不留遗憾、担当作为不留退路。政治生态和干部状态的变化,带来营商环境和城市气质的转变,各类人群竞相贡献才智建设新溧水。
芮咏梅是其中的佼佼者。溧水快速发展,让这个从三张餐桌起步的创业者有了更多想法,也变得更爱“折腾”:从打造“初生蛋”特色农产品,到试水电商直播,甚至还把特色菜做成了地方非遗。2020年,溧水新增企业4286家,创历史新高,新登记第三产业企业占比达到近50%,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显著。
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沃土成为“造梦空间”。符合条件的外来大学生可获10万元购房补贴,创业大学生最高可获50万元无偿资助……近年来,溧水不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招引人才。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带着梦想来到溧水,北航交通与工程学院原院长邓伟文教授就是其中一员。“汽车是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在零部件,虽然汽车产业轰轰烈烈,但掀开盖子,核心技术几乎都在国外。”邓伟文说,不再被“卡脖子”,就是他创业的初心,也是他们这代汽车创业者的使命和梦想。2019年,邓伟文带领团队扎根溧水,经过2年的技术攻关沉淀,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线控踏板即将量产,向着梦想迈出了坚实步伐。
“没有什么风水轮流转,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拼来的。”薛凤冠说,溧水当前正处于“可上可下、不上则下”的关键阶段,机遇窗口期稍纵即逝,决不能有等一等的想法、歇一歇的念头、看一看的动摇,仍要全力以赴、奋力拼抢,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先至。(记者刘亢、凌军辉、杨丁淼、沈汝发)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